第348章 改元元年(第2页)

“正所谓: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随着刘胜这一番不着痕迹的马匹奉上,窦太后面上神容虽澹漠依旧,但眉宇也肉眼可见的柔和了些许;


再客套几句,遍野顺坡下驴,算是‘认可’了朝堂关于清河郡的审计决定。


——自太宗孝文皇帝前元九年,第一次被课为最开始,清河郡在天子胜新元元年,连续第九次在三年一次的大计中,被长安朝堂一致课为:最。


对这个结果,清河郡真正意义上的掌控者——窦氏一族,显然是感到无比满意······


“除了清河郡,能课最的,应该也没几个郡了。”


“诸公瞧着办便是。”


“如果有争议,便拿给皇帝决断。”


“——我老了~”


“说是要替太宗孝文皇帝、先孝景皇帝看着这汉家宗庙社稷,但也终还是力有不遂······”


此言一出,公卿百官、功侯贵戚自纳头便拜,却根本没有人敢将窦太后这句话当真。


太皇太后临朝掌政,天子年幼未冠,将政务送去刘胜面前,由刘胜定夺?


毫不夸张的说:就算窦太后今天,当着整个长安朝堂,直言不讳的说出了这句话,待来日,真有二货这么干的时候,窦太后也必定会让那个蠢货知道:什么,叫太后摄政;


什么,叫提莫的太皇太后临朝;


什么提莫的,叫提莫的······


“十年前,太宗孝文皇帝殡天,我在半百之年,失去了自己的丈夫。”


“几个月之前,孝景皇帝大行,我又在花甲之年,失去了自己的儿子。”


“宫内宫外都说:如今的汉家,是太皇太后说了算。”


“但再如何,也终究是一介女身,断然没有牝鸡司晨、颠覆人伦纲常的道理······”


···


“病重弥留之际,大行孝景皇帝曾有交代:太子年二十行冠礼,随后大婚而亲政。”


“今年夏,太子就要及冠,秋后行冠礼,明年开春祭祖告庙,就要临朝掌政了。”


“——太祖高皇帝曾经对萧相国说:士卒不经过教导,是不可以被征入军队的。”


“在我看来,不单是军队、士卒如此,世间万物、行行业业,都不外如是。”


“——农夫不经过教导就耕作田亩,肯定会破坏农稼,让田亩减产;”


“——匠人不经过教导就制作器具,也定然会浪费材料,耽误工期。”


“——商人不经过教导就外出行商,必定会因为涉世未深,而蒙受巨大的亏损。”


“——官员不经过教导就牧民一方,更会因为不明世事、不讳政务,而为治下百姓带来灾难。”


···


“士、农、工、商等诸民皆如此,难道皇家,就不是这样了吗?”


“如果不是当年,故薄太后悉心教导,我如何能做好汉家的太后?”


“没有我在身边教导,太后在将来,又如何能接过我肩上的重担?”


“同样的道理:如果不是大行孝景皇帝多年教导,皇帝又如何能承继宗社,肩负起天下的重担;”


“如果不在未来这一年,学着如何做汉家的皇帝,又如何对得起先皇,乃至历代先皇的期许,以及天下人的期盼呢?”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App,huanyuanapp.com】


如是说着,窦太后便摸索着伸出手,轻轻拉过刘胜的手臂,将刘胜稍往前推了推。


“今天,是皇帝即位之后的第一次大朝仪。”


“虽然皇帝还没有加冠成人、大婚亲政,但也不能什么事,都由我这个瞎老婆子代劳。”


“——常言道: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


“有些事,还是要皇帝自己来做······”


言罢,窦太后终是深吸一口气,面带鼓励的对刘胜微微一点头。


见祖母这般架势,刘胜自也不好当着百官公卿的面,再和祖母客套推脱。


照例对窦太后表达过自己的恭敬,刘胜也终回过身,负手站在御榻前,正对向汇集于殿内数百道身影。


“宣诏吧。”


澹然一语,便惹得殿内众人赶忙站起身,各自面朝御榻所在的方向微躬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