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新的时代(第3页)

  “乃令皇太子胜继汉国祚,即皇帝位。”

  “太子年幼未冠,暂不摄政,以太后暂掌天子临朝之权,直至新君加冠大婚。”

  “乃告天下:朕于社稷无功、于天下民无德,即崩,勿举国丧;”

  “停棺七日而葬朕于阳陵,一应丧葬之物从简、随行吏卒从寡。”

  “民哭三日、吏泣七日,宗人旬半即可······”

  随着汲黯高亢的朗读声散去,殿内的数百道身影,早已各自躬身抹起了泪;

  这样一封遗诏,可以说是没有任何能戳中人泪点的内容。

  其主旨,不外乎就是大行皇帝刘启交代身后之事,如谁继承皇位、后事怎么操办之类。

  但也恰恰是因此,殿内的百官众人,才会感到如此哀痛。

  ——不愧是陛下啊······

  ——还是那么务实,场面话一句都不多说,客气话一句都不多讲;

  ——就连遗诏,都带着这么浓厚的个人特色······

  “奉大行皇帝诏谕~”

  “太子刘胜,即皇帝位,祭祖告庙,为汉天子~”

  “百官跪拜,以纳其忠,遵大行皇帝遗训,世代为新君之臣~”

  又一声唱喏声响起,百官众人只赶忙站起身;

  便见御榻之上,窦太后已是在宫人的搀扶下站起身,退到御榻一侧,将御榻整个让给了刘胜。

  待刘胜昂起头,露出那张遍布泪痕的稚嫩面庞,百官才再行跪拜。

  “臣等,参见陛下~~~”

  “惟愿陛下千秋万代,长乐未央~”

  “惟愿大行皇帝佑我汉祚,万世不衰,传延不绝~”

  百官音落,不多不少三息之后,御榻上的刘胜也含泪起身;

  灼灼目光在殿内百官身上依次扫过,方拱起手,对百官躬身一还礼。

  并未开口唱喏,便就是转过身,走到一旁,自宫人手中接过窦太后的手臂,便又将祖母扶回御榻上坐下身。

  这下,变成了窦太后坐在御榻正中央,刘胜却是侧身站在窦太后身旁。

  就这简简单单一个举动,便已经是表明了刘胜的态度:朕虽继位,然朝政大权,仍掌于太后之手!

  体味到刘胜这一层用意,百官自再一拜,以表明自己完全遵从大行皇帝刘启、新君刘胜的决定。

  百官直起身,汲黯悠长的声线便再次响起。

  “陛下诏谕~”

  “百官跪迎~~~”

  汲黯话音落下,才刚直起身的百官,便再一次齐刷刷跪了下去。

  “朕未冠之年而承宗庙、社稷之重,此眇眇之身以临天下元元,实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幸有长者代掌朝权,又有忠义之士效力于旁者,此诚先祖庇佑、实天下之大幸也。”

  “虽未掌政临朝,亦以此诏谕,乃告天下:”

  “——大行皇帝驾崩,朕心甚哀,乃令天下地方郡国:其举国丧。”

  “爵公士上、公乘下者,早晚啼哭各十,期七日;”

  “爵公乘上、关内侯下,或秩百石上者,早晚啼哭各三十,期十五日;”

  “爵关内侯上、秩千石上,又诸刘宗亲、宗人,早晚啼哭各五十五,期五十五日。”

  “奉大行皇帝遗训,停棺七日而葬阳陵,乃使临江、河间、江都诸王即发长安,以奔父丧。”

  “尊:皇太后窦氏为太皇太后;”

  “尊:皇后贾氏为皇太后;”

  “尊:馆陶长公主嫖为太长公主;”

  “拜:故太子太傅建陵侯卫绾为皇帝太傅,去左丞相职,暂领中尉;”

  “魏其侯、章武候、南皮侯,各溢封食邑千户;”

  “敕:太后贾氏兄贾贵为忠武侯,食邑五百户。”

  ···

  “大行皇帝驾崩,朕心甚哀,乃令朝堂有司共议,择一美谥,以论定大行皇帝之功过;”

  “大行皇帝平灭吴楚,去我汉家诸侯不恭之弊,功虽不及太祖高皇帝,亦差之未多。”

  “乃令奉常、宗正有司,论定大行皇帝之庙乐,以慰大行皇帝在天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