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小九,要好好学(第2页)

   而在窦太后道出这最后一语之后,跪坐于御榻之上的刘胜,却是若有所思的皱起了眉头······

   “无为而治······”

   “若非实在必要,就少折腾······”

   面呈郁色的一声呢喃,只惹得窦太后微微一愣;

   片刻之后,便又带着温和的笑容,伸出手,轻轻摸了摸刘胜的头顶。

   “有什么不懂得,问便是。”

   “我这儿啊,不比皇帝的宣室~”

   “小九到了这长信殿,也不必再讲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类的虚礼······”

   似是随意,又隐有深意的一番话,自惹得一旁的天子启心下稍一动。

   却见刘胜仍沉浸在自己的思虑中,皱眉苦思好一会儿,才不解的抬起头。

   “皇祖母的意思,孙儿都明白。”

   “——凡是官府想要做事,都肯定是要让百姓操劳的。”

   “比如税、赋、劳役,都是官府想做某件事,而向百姓征收、征召的。”

   “所以,除非做这件事的好处,大于做这件事时,向百姓征收、征召的税赋劳役,否则这件事,都是不应该做的——起码是不应该急着做的。”

   “但皇祖母说起这些,孙儿再想到田叔田子卿,也是黄老学出身,更是即将成为内史。”

   “过去这些年,因为晁错在内史‘无为而治’,已经让长安附近的诸般事务,都逐渐显现出怠惰、杂乱的趋势;”

   “让田叔做内史,正是为了要改变这样的情况,让内史治理下的京兆,乃至关中重归正轨。”

   “可若是做了内史之后,田叔也如皇祖母方才所说的那般,奉行无为而治,讲究一个‘非必要就少折腾’······”

   说到这里,刘胜适时止住话头,再次将困惑的目光撒向窦太后。

   而在听闻刘胜这番解释之后,窦太后只心下稍安,先前涌上眉宇之间的那抹澹澹忧虑,也在这一刻悄然消散。

   至于刘胜的问题,显然也难不住早年,在吕太后身边、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见惯了大风大浪的窦太后······

   “无为而治,并不是说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问。”

   “——不管不问,那不叫无为,而是叫无能。”

   “真正出身于黄老、对黄老无为之道有钻研的官员,大都不会是无能之辈。”

   “治理一方百姓时,这些人虽然大多数时候都是什么都不做,但他们也还是会时刻注意治下的情况。”

   “当百姓民安居乐业时,他们会怡然自得的端坐于高堂,说上一声:无为之道;”

   “在这个前提下,即便是发生一些耸人听闻的事,他们也都会澹然地说:法无禁止则无咎。”

   “但若是治下的状况,开始向混乱、动荡的方向发展,他们就会一改往日平和,成为比法家酷吏,都还要摄人心魄的能臣、干吏。”

   “——因为黄老学说中,紧跟在‘黄老无为’之后的,便是一句:无为,而又无所不为······”

   慢条斯理的给刘胜解释过‘黄老无为’和‘懒政怠政’之间的区别,窦太后也不忘稍直起身,作势望向稍远些位置的贾皇后。

   虽然没有明说‘这些话,皇后也好好听听’,但摆出的架势,也分明是这么个意图。

   “黄老学,好就好在只要学了,那无论是俊杰还是庸才,就都能按部就班的将某件事、某个地方管理好。”

   “官员治民如此,朝臣治政如此,太后、皇后掌治后宫,也同样是如此。”

   “——不多做改动,却也时刻关注,只要不发生动荡,就尽量不去管;”

   “待事态即将一发不可收拾,再一举解决所有问题,乃至是造成问题的人。”

   “这,才是黄老无为,而又无所不为的道理······”

   ···

   在窦太后最后这一番云澹风轻,却又莫名让人嵴背发凉的话语道出口之后,长信殿内,便陷入了一阵长达二十息的诡寂。

   无论是御榻上,分坐于窦太后两侧的天子启、太子胜,还是左右相邻落座于殿内的贾皇后、薄夫人,都不约而同的望向上首主位,那已因老迈而句偻起的苍老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