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公子胜,多好的孩子啊(第3页)


“至于孙儿,就算被封去了长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实在见不到母妃,孙儿也总还能在长沙,给皇祖母送来书信,由皇祖母下令,许孙儿去探望母妃就是了······”

看着刘胜明写在脸上的愧疚和委屈,窦太后却只轻笑着摇了摇头,又伸出手,在刘胜额头上轻轻一弹。

“好了~”

“我这都答应了,还摆出这幅丧气的模样;”

“——去,回宫收拾收拾。”

“陪我到上林苑,好生住上一些时日。”

满是轻松地语调,也惹得刘胜缓缓抬起头;

却见窦太后满是温情的看着刘胜,目光中,又悄然带上了些许不舍。

“既然是宗亲皇子,就都是要封王就藩,为国戍边的~”

“你们兄弟几个,也早就过了封王的年纪。”

“趁着还没封王,陪我去上林苑待些时日,让皇祖母再好好看看小九······”

“若不然,等真的封了王、就了藩,再回长安的时候,说不定我这瞎眼老婆子,就已经埋进先帝的霸陵了·········”

听闻窦太后这一番话语,安坐于窦太后身旁的刘胜,面上却是愧疚之色更深。

——感受到祖母窦氏这热乎乎的关爱,再想到自己今天······

“孙儿这便回宫,收拾行囊······”

越想越觉得不是滋味,刘胜便也不再耽搁,只赶忙站起身;

趁着鼻尖的酸意,还没化作夺眶而出的泪水,刘胜便快速走下御阶,逃也似的朝未央宫小跑而去。

看着刘胜离去的背影,将一切都看在眼里的窦太后,面上却不见丝毫恼怒之色。

“多好的孩子啊······”

“却也能被皇帝,逼到这般地步······”

“唉·········”

苦笑着摇了摇头,又是一阵止不住的唉声叹气,正要起身回寝殿,却见殿外,似是隐约闪过一道身影?

“去,看看;”

“是何人到了殿外,又驻足不入?”

弓着腰,眯起眼,仔细看了好一会儿,都没能看出那人是谁,窦太后便也索性坐回榻上,对身旁的宫人交代道。

不片刻,待那人被宫人引入殿,来到自己的身边,窦太后才笑着摇了摇头,请那人坐下身来。

“先生既然进了宫,又何必驻足殿外而不入?”

“难道,是有什么难以启齿的话,让先生说不出口吗?”

轻声发出两问,窦太后也不由稍叹一口气,而后便自顾自低下头,似是随口一说道:“先生直说吧。”

“只要不是有关梁王的事,我,都答应先生。”

听出窦太后明显冷下去的语调,那老者面色不由稍一紧;

但很快,那老者便缓缓摇了摇头,似是纠结般沉吟片刻,才终是摇头叹息着,从怀中掏出一枚竹制宫牌,递到了窦太后面前。

“先生这是?”

“——还请太后,收回这块宫牌吧······”

“老朽,实在没有脸面,再给太后讲述学问了······”

见老者这般架势,窦太后不由眉头一皱;

待反应过来老者,似乎并不是天子刘启的另一个说客,才又松开眉头,满是关切的将上半身稍一前倾。

“先生为什么这么想?”

“难道······”

“——是我太过愚笨,让先生觉得,我这样的学生,实在没有教导的必要了吗?”

“还是我女子之身,不可以学习黄帝、老子的学问呢?”

疑惑地询问声,却惹得那老者赶忙摆摆手,又不安的站起了身;

深吸一口气,又勐地发出一声叹息,那老者才抬起头,对窦太后深深一拜。

“我原本以为,我学了这么多年,早就已经把黄帝、老子的学问,研究的很透彻了;”

“但前些时日,在和《诗》博世辕固的辩论中,我却连老子‘道法自然’的教诲,都全然忘记了······”

“——现如今,整个长安都在传:东宫太后的身边,有一个不学无术的老生,治的是黄老;”

“老朽担心,如果再出入未央宫的话,会让宫外的人认为:太后身边,都是老朽这样不学无术的人······”

听到这里,确定黄生此来,不是想劝自己打消立梁王刘武的念头,窦太后才终于放下心来;

思虑片刻之后,便见窦太后笑意盈盈的起身,将黄生手中的宫牌接过,又亲手放回了黄生的怀中。

“——先生的学问,像东海一样深、像泰山一样高,这是母庸置疑的;”

“至于《诗》博士辕固,不过就是一个自持读过两天书,就谁都不放在眼里的腐儒而已。”

“先生大可不必将那样的腐儒,当做可以辩论的对手······”

“这宫牌,先生还是收着;”

“往后,先生也还是要多到宫里来,好好和我讲讲黄帝、老子的学问。”

说到最后,见黄生面上仍是一片羞愤之色,窦太后便也笑着直起身,随口补充了一句:“如果先生实在觉得心里别扭······”

“那我也可以找个机会,好好教训教训那腐儒辕固。”

“只是先生往后,可千万不要再妄自菲薄,让我这瞎眼老妪像过去那样,捧着一本黄帝、老子的着作,却因看不懂先贤之说,而感到苦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