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实在忙不过来,就少去北营嘛(第3页)

 但天子启对此事的处理结果,却让百官公卿都不由失了神。

 “陛下居然连句戒勉的话,都不同丞相说吗?”

 “这件事说到底,是丞相的过错啊?!”

 ···

 “难道陛下,是不想对丞相太过严苛?”

 “又或是······”

 相较于仍有些迷茫的公卿百官,在殿侧‘冷眼旁观’的刘胜,此刻已经隐约意识到了什么。

 而事态接下来的发展,也印证了刘胜的猜测。

 ——天子启,真的是个非常合格的‘天子’;

 尤其还是极为合格的刘氏天子······

 “除了备盗贼都尉,还有什么事,是需要由百官共同商议的吗?”

 “如果有的话,都说出来吧。”

 “如果没有,那诸公去向太后请过安,便各自回属衙办公。”

 有先前那御史,拿备盗贼都尉的事打了头阵,又有天子启这一声‘鼓励’,朝臣之中,只应声又站起好几道身影。

 “治粟内史左丞令有奏!”

 “匠作少府右丞令有奏!

 ”

 “太仆大厩令有奏!

 !”

 ···

 “廷尉正监······”

 “典客丞······”

 “宗正丞······”

 ···

 “卫尉······”

 “郎中令······”

 “奉常·········”

 ···

 ···

 ······

 随着一道道身影,从周亚夫所在的朝臣班列,也就是西席各处位置‘拔地而起’,殿内朝臣百官本还算澹然的神情,只不由自主的涌现出些许惊疑。

 就连跪坐于东席首位,已经连续六、七次朝议没有开口,始终谨记天子启‘多看多听、少说少动’之教诲的太子刘胜,看着殿内这接连站起的十几道身影,面上也难得表露出些许诧异。

 “霍~~~!”

 “下这么大本钱?!”

 “九卿有司,这是都码齐了?”

 ···

 “旁的也就罢了;”

 “宗正和奉常,掺和个什么劲儿啊?”

 便是在刘胜这些许疑惑不解、天子启不动神色的眼神鼓励,以及公卿百官惊疑不定的目光注视下,次序从朝班中站起的那十几人,便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开始诉说起过去这段时间,丞相府的花样‘不作为’。

 内史说,关中夏天本来应该清理各地水渠,需要相府批准从国库拨款;

 少府说,粮食的事还有很多后续工作要做,需要相府配合;

 太仆又说了:今年马政的经费,已经快用完了,需要相府将明年的马政经费,提前一两个月从国库调拨出来。

 ···

 廷尉是有死刑犯,因为天子启大赦天下而被赦免,需要相府复核;

 典客是想多申请一笔经费,用来培养南越、闽越等临难诸国,曾送来长安的质子;

 宗正则想招一批官吏,需要相府批准。

 ···

 卫尉想申请更新武器装备、郎中令想申请几个人事调动、奉常则是要申请经费,为太庙、高庙添几件祭器······

 说来说去,众人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说辞,九卿有司署衙,都各自有事被耽搁;

 可若是把这些话提炼在一起,其实,也就是一句话······

 “唔······”

 “居然有这么多事,都因为相府的缘故,而被耽误了啊······”

 在那十几人各自道出相府,尤其是丞相周亚夫本人的‘罪证’之后,宣室殿内,足足安静了有半柱香的功夫。

 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跪坐于西席首位,仍看不出丝毫窘迫的当朝丞相:条侯周亚夫身上。

 而天子启,却是在漫长的‘思虑’‘纠结’之后,才颇有些‘不情不愿’的侧过身。

 有那么一刹那,御榻上的天子启,和落座与东席首位的太子刘胜——父子二人望向周亚夫的目光中,闪过同样一抹凶光!

 但很快,那抹凶光就好似流星,也如同父子二人对周亚夫的愧疚般,一闪而逝······

 “如果是这样,那丞相,可实在是让朕难办了啊······”

 “若只是一两件事,那朕倒还能理解;”

 “——毕竟丞相日理万机,甚至还要抽空去北营,替朕瞧瞧我汉家的子弟兵。”

 “偶尔有一两件公务漏忘,也当属情有可原。”

 “但如今看来,丞相为相这一年多的时间,似乎······”

 “呵;”

 “似乎,还没能熟悉相府,以及自己的职责所在?”

 面色颇有些‘为难’的道出一语,见周亚夫作势就要起身,天子启只赶忙再道:“实在忙不过来的话,丞相,大可少去几趟北营嘛~”

 “啊?”

 “——朕瞧着,北军的将士们,对我刘氏、对我汉家,依旧还是忠心耿耿;”

 “就算没有姓‘周’的公侯元勋,替朕去视察、督促,北军上下八部校尉、一万六千多将士,也断不会因为受谁人蛊惑,就冲入这未央宫,将朕掳了去??”

 ···

 “丞相认为呢?”

 “丞相认为,朕说的这番话,有没有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