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刘胜:儿臣要兵权!(第3页)

 “是想用母族外戚?”

 便见刘胜稍点下头,旋即语带不满地滴咕道:“父皇不给调人,儿臣就得自己找人;”

 “总不能找了人,又让人给儿臣白干活?”

 闻言,天子启却是将眉头再一皱。

 面色凝重的思虑良久,终,还是摇了摇头。

 “还太早。”

 “——给官职,还太早。”

 “嗯······”

 ···

 “这样;”

 “——少府的钱,朕许你私用,限一百万钱。”

 “母族外戚,就先拿钱相酬吧。”

 不容置疑的一语,待刘胜不情不愿的点下头,天子启又再皱皱眉。

 “另外,再把南皮侯窦彭祖调给你用,领治粟都尉。”

 “必要的时候,窦氏外戚除魏其侯、南皮侯之外的子侄,你若是想用,也可以自己去找太后。”

 “只要是窦氏子侄,朕可以给你留五个千石以下的官职。”

 “但贾氏”

 “还不是时候······”

 说到最后,天子启的语调中,已尽带上了莫名的深意;

 听闻这最后一句‘还不是时候’,刘胜也终是会过意,若有所思的低下头。

 如今汉家的两宫制,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或者说是东-西两宫之间的纽带,那无疑,便是皇帝的母族、太后的族亲——后族外戚无疑。

 而重用母族外戚,即可以为储天子省去很多麻烦,同时又可以进一步加强两宫之间的联系。

 ——对于储君天子而言,母族外戚,值得信任;

 ——对于太后皇后而言,儿子任用自己的族亲,无论是情感还是利益,都可以得到满足。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板上钉钉的准储君,刘胜想启用母族外戚,自也是题中应有之理。

 但也正如天子启方才所言:启用母族外戚,对于如今的刘胜而言,还有些为时过早······

 “儿臣,明白。”

 “——嗯”

 “——明白就好······”

 简单的一番对话,刘胜的第一个要求,便算是有了结果。

 一个小太监夏雀,一个比二千石的治粟都尉窦彭祖,外加五个仅限窦氏子侄的千石以下官职。

 这样的结果,显然不足以让刘胜感到满意······

 “那我得带上兄长一起。”

 “——随你。”

 澹然应下刘胜补充的最后一个人选,天子启便抓过茶碗,小嘬了一口。

 “剩下两个条件,也一并提了;”

 “朕忙着呢。”

 便见刘胜闻言,只面色阴郁的深吸一口气。

 下一句话,便让天子启喝茶的动作勐的一滞。

 “儿臣,需要兵权。”

 瞬间!

 在‘兵权’二子,从刘胜口中道出的瞬间,天子启本还有些轻松地目光中,便瞬间闪过一抹精光!

 但很快,那抹精光便被天子启不着痕迹的敛回;

 旋即便略带戏谑的侧过头,好整以暇的望向刘胜。

 “怎么?”

 “又想闹个‘刘氏左袒’的事出来,让朕再砸出一玺,把你另一根叉骨也砸断?”

 满是玩味的话语声,却没能让刘胜面上郑重之色减弱分毫。

 只满是坦然的的昂起头:“不需要可调动的兵权;”

 “只需要父皇下令,调一部校尉,驻守在城外的太仓外;”

 “必要的时候,再让领军的将领奉儿臣之令,吓唬吓唬一些胆大妄为的人,便足矣。”

 听到这里,天子启才会过意来,暗下稍一思虑,心中疑虑便也随之消散。

 “嗯······”

 “朕会从北军再调两部校尉,驻守太仓。”

 “有什么事,你自己去找郅都商量。”

 “郅都若答应,那就是朕答应了。”

 “若郅都不答应,那你也不必再来问朕。”

 闻言,刘胜只自顾自点下头,第二个条件也算有了着落。

 而第三个条件······

 “第三个条件;”

 “儿臣,需要父皇的太子宫。”

 刘胜话一说出口,天子启便又是一皱眉!

 但有了上一个条件做铺垫,天子启这回,却并没有急着开口。

 暗下思虑片刻,隐约明白刘胜的用意,便稍抬起头;

 只见刘胜摇头苦笑着,又满是无奈的耸了耸肩。

 “儿臣知道:名不正,则言不顺;”

 “儿臣现在就要太子宫,确实有些逾矩。”

 “但也正是这句‘名不正,则言不顺’,儿臣才更需要太子宫。”

 “——粮食的事儿,必将会牵扯到很多人、很多儿臣‘惹不起’的人。”

 “如果不拉起‘准太子’的虎皮,儿臣这苍蝇拍,怕是吓不走一些豺狼······”

 又是一番坦然的解释,也终是让天子启安下心。

 将那句没道出口的‘这么急?’咽回肚中,天子启,也终是长呼一口气。

 “朕会给少府打招呼,开太子宫,让你自由进出。”

 “但也仅限于此;”

 “朕今天,也什么都没答应你······”

 “如果闹出了事,朕,绝不会出面保你。”

 低沉有力的话语,惹得刘胜面上凝重之色更甚;

 被天子启深邃的目光盯着,互相对视片刻,刘胜最终,也还是缓缓一拱手。

 “谢父皇。”

 “——嗯,去吧;”

 “——记得先去和太后禀奏一声。”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我汉家,不止朕这一个皇帝······”

 “——便是得罪了朕,也千万不能得罪长乐宫的‘老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