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朕,成了孤家寡人···(第3页)

 “最后,母后却要儿臣,饶恕他刺杀九卿的罪过······”

 ···

 “儿臣,三十一岁继承皇位,三十四岁平吴楚七国之乱。”

 “儿臣的第九个儿子,母后最喜爱的幼孙:阿胜,也都已经十三岁了。”

 “儿臣对母亲说:阿胜,应该成为太子,其母贾姬,应该成为皇后。”

 “母后当时说:好。”

 “母后说:只要是阿胜做储君,那母后,就一定会扶着自己的孙儿,坐上儿臣留下的储君之位。”

 “——母后说,只要是阿胜,就绝不会再提与立梁王!”

 “绝不再提!

 !”

 ···

 “现在呢?”

 “嘿!”

 “嘿嘿······”

 “老三,走丢了······”

 “——母亲心心念念,含在嘴里怕化、捧在手里怕摔的梁王刘武,因为畏惧自己犯下的罪行,躲进了姐姐的家里!”

 “可母后问都不问,就指着儿臣说:皇帝,杀了我儿子?”

 “皇帝,杀了我儿子······”

 ···

 “母后,何其寡恩呐······”

 “——母后,何其寡恩!”

 “母后,何以如此厚梁王以薄我?!

 ”

 ···

 “难道是儿臣,没有在母后面前,自称‘儿臣’吗?”

 “还是儿臣,没有称呼母后为:母后呢······”

 满是凄苦,又极尽哀怨;

 时而苦涩,又时而恼怒;

 极尽愤恨,又极尽无奈的话语声,终是让呆立原地的窦太后,终于有了些许‘魂魄归位’的征兆。

 但这一刻的天子启,已经心如死灰······

 “春陀啊”

 “去把那个······”

 羊装洒然的一语刚到出口,天子启便发现:自己的语调中,竟已带上了哭腔。

 那从不曾失控的泪水,也不知何时,将那张遍布沧桑的疲惫面庞沾湿。

 苦笑着低下头,又洒然举起衣袖,大咧咧抹去脸上的泪水。

 再次抬起头时,天子启的面容之上,已尽是令人感同身受的凄苦笑容······

 “去长公主府上,把梁王,请入宫内吧。”

 “——快些;”

 “若是再见不到梁王,太后,可就又要怪我,杀了太后的儿子······”

 “唯一的儿子······”

 “嘿;”

 “嘿嘿······”

 似是戏谑,又分明带有些许自嘲的一笑,天子启便侧过头。

 望向刘嫖的目光中,也带上了同样一抹凄苦。

 “就连阿姐,也信不过我了啊······”

 “是不是做了皇帝,就再也无法拥有家人了呢?”

 “是不是只要做了皇帝,就再也无法被骨肉至亲信任,连这么小的一件事,都要被瞒着呢?”

 “——阿启······”

 被天子启哀痛的目光盯着,又被这诛心之语一阵刺痛,刘嫖也只含泪抬起头。

 阿启;

 天子启上一次听到这个称呼,应该是在四年前。

 当时,先帝还在;

 当时,一切,都还在······

 “儿臣,乏了······”

 “乏了······”

 “又是皇帝、又是儿子,又是弟弟、又是哥哥的;”

 “儿臣,实在是招架不住了······”

 含泪而笑间再道出一语,天子启终是低下头,双手撑在两侧,用力的从榻上站起身。

 在春陀的搀扶下上前两步,又摇晃片刻才稳住身形,才满含热泪、面带微笑着,对窦太后深深一拜。

 “儿臣,告退······”

 “儿臣,不打扰母后,和唯一的儿子团聚······”

 “只希望母后,不要只顾着母子亲情,而忘记太后的职责······”

 “——早先,朝臣百官,已经三度请立储君。”

 “这第四请······”

 ···

 “嘿;”

 “这第四请,便由儿臣来吧······”

 说着,天子启便苦笑着、流泪着,再吸熘一下鼻涕;

 而后,便当着殿内这数十人的面,‘噗通’一声,砸跪在了窦太后的面前。

 “皇帝臣刘启!”

 “参见太后!”

 “惟愿太后,千秋万福,长乐未央!”

 “——皇帝臣刘启,顿首顿首,昧死百拜!”

 “恳请太后,早立太子!

 !”

 “以安!宗庙!

 !

 !

 ”

 嘹亮的拜谒声,之惹得殿内众人纷纷低下头,尽量将泪水,藏到只有自己能看见的角度;

 御榻旁,刘嫖更是哭的上气不接下气,手扶着榻低的木栏,才没有瘫坐在地。

 而在御榻前,天子启只决然俯下身,对面前的母亲沉沉一叩首!

 而后,便缓缓起身,由春陀搀扶着,一步步向着殿外走去······

 看着天子启离去时的背影,窦婴、窦彭祖,都只觉眼前一阵朦胧;

 只有窦太后,因为思绪飞散,而没有注意到天子启离开时,手仍扶在就通的左胸前;

 更没有注意到天子启离开前,喃喃自语留下的最后两句低语。

 “母后,没有失去儿子······”

 “是朕,失去了母亲······”

 “——朕,没有了父母双亲······”

 ···

 “嘿;”

 “朕,成了孤儿。”

 “朕,成了父皇口中所说的、真真正正的孤家寡人······”

 “——孤家,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