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第3页)

 崔岘不知老教谕的想法。 

 他把自己给写嗨了,甚至没有注意到,身后站着一位教谕先生。 

 第一题写完了。 

 他开始破第二题。 

 今夫天,这一提看似很抽象,实则相对简单很多。 

 看似是在讲天地。 

 实则在说‘至诚无息’的圣人境界——其德行如天地般永恒承载化育万物,呼应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 

 这一题难得不是有‘大坑’,难点在于太杂乱。 

 元素太多,题目冗长,要抓住哪个点去放大写呢? 

 崔岘略作思索,在草稿纸上写下破题句: 

 《中庸》究天地生物之盛,所以明至诚无息之功用也。 

 看完这句话,老教谕愣在原地,久久不语。 

 而后。 

 这位年过半百、以钻研学术为己任的老夫子,竟不敢再看下去了。 

 他深吸一口气,在旁边学子疑惑的注视下,颤巍巍离开。 

 苍老的背影,看起来有些佝偻,也有些……酸楚和可怜。 

 学了一辈子,到头来远远比不上一位刚开蒙一年的九岁稚童,教谕怕自己再看下去,‘道心’就要破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