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第2页)
“文坛领袖的弟子,可未必就一定能成为新的文坛领袖。”
“我承认,崔岘乃天生诗才!但辩经一事,可跟写诗不一样。”
“他马上九岁,五年后,也就将将14。14岁便着急开台辩经,当真好胆!”
“且看老夫五年后,去开封同他辩上一场。”
“他只不过是有一个好老师而已,有什么猖狂得意的?五年后,我要去看看他究竟有几分真本事!”
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天下读书人众多,谁肯服一个八岁稚童?
哪怕小有才名又如何。
既然敢请战士林文坛,那就要做好认输的准备!
一时间,文坛风起云涌。
老儒、新秀纷纷被激起战意,无数道目光,瞄准了崔岘。
瞄准了五年后的开封。
届时,一场新任文坛领袖之纷争,将隆重开启!
但,那终究是五年后的事情。
且不管未来如何风起云涌,且不管整个士林文坛,因此事闹出多么大的轰动。
当日文会结束后。
崔岘收起浑身肆意张扬,和老师一起,低调离开。
师徒二人走在熙攘热闹的街道上,耳边隐约能听到,不停有人在赞叹‘小神童’。
东莱先生笑呵呵问道:“一朝成名天下知的感觉,如何?”
崔岘酒劲儿已过,恢复了往日的沉稳。
他轻笑道:“坦白说,方才在文会上,确实觉得很是风光得意。但文会散场,百家使从离去,一切又归于平淡。”
“学生才意识到,其实这些,都是虚的。”
哦?
东莱先生很是惊异于这个回答,但也松了口气:“为师还以为,你会沉浸在风光权欲当中,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逐渐缓过来呢。”
八岁的孩子,成为这样一场如梦似幻的盛事主角,被天下各方瞩目。
其实就算骄傲自得一些,也可以理解。
但东莱先生不曾想,自家小徒弟,能这般清醒自持。
崔岘笑道:“学生今日之风光,全凭老师、凭师叔、师祖等人在撑着。但归根结底,学生自己不立起来,今日之风光,以后怕是再也不会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