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小厨子地主家的小胖子

第99章 年,新的开始(第2页)

 等李连杰走后,小战狼也过来拜年了。

 明明过年完都10岁了,可是小战狼的脸还是那样,一点长大痕迹都没有。

 这回,不光是周浩然喜欢,就连赵敏都喜欢的不得了。

 搂在怀里就一顿rua不说,更是把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全部拿了上来。

 这给小周烨“嫉妒”的,脸都红了。

 不过呢,周浩然一句“你是长辈,跟小辈抢你好意思嘛?”就给小周烨弄没动静了。

 该,让你认徒弟。

 不知不觉的,正月过完了。

 过完正月,也就代表着过完年了。

 那,84年也正式开始了。

 周浩然在后世的时候,总听老一辈说,下海潮,有那么几次。

 第一次的真正开始,应该是从84年开始算的。

 因为虽然从78年开始就正式改开了。

 可是,那时候不算太明朗,只有少数的人敢当“先锋”。

 后来,80年代开始,就算敢干的人多了,但是,各种说法也多了。

 尤其是治安环境的影响,谁都不敢大张旗鼓的说挣钱了。

 只有在84年,经历过严打了,治安好了,好多人才开始正式选择“下海”。

 真的,周浩然现在真的能感觉到这回事了。

 他们单位,按理说,正儿八经不错的单位。

 可有好多同事现在都办理“停薪留职”,出去开始“创业”了。

 当然了,说创业,大部分不过也是随大流而已,从南边运点什么回来卖。

 看起来不起眼对吧?

 可实际上,真的挣钱。

 背烟,听说过么?

 就是从南方哪的买一堆烟,自己坐火车背回来,然后售卖。

 现在,已经快发展成“团队”模式了。

 一大群人,你们几个去那,他们几个去这,我们几个到那哪,然后回来统一分配进行售卖、或者是有专人进行售卖。

 就这么说吧,如果“单打独斗”的不想费那“售卖”的二遍事。

 那也可以从南方背回来东西之后,直接就在火车站里整体打包出售。

 别怀疑,就这么夸张。

 火车站里就有人直接收。

 既然有一部分走这种“小打小闹”赚钱模式的,那肯定就有走“大开大合”的。

 就像周浩然那一小部分“停薪留职”的同事。

 怎么说,周浩然单位在某些方面也是最顶级的存在。

 里面的人虽然“进来”了,但是有些时候某些人的“关系”比“没进来”之前还要硬。

 这也就导致有些周浩然同事开始走这部分人的关系了。

 比如,从南方弄点水车进来,然后回到北方,通过点“神秘力量”上个牌,当正常车卖。

 不夸张的说,一台车,只要一台车,就能比那些“小打小闹”的干半年都强。

 再比如,成批量的,按火车皮算的冰箱彩电洗衣机自行车缝纫机啥的,水货当正经东西卖,发家的也不少。

 自然而然的,还有一部分人开始干上了渠道贩子。

 哎,你没有“经销商”,他没有“货源”,正好,我都认识。

 那我给你俩联系联系,做个保吧。

 你俩就这么痛快的交易了,怎么滴也不能少了我的吧?

 嗯,对,“倒爷”。。。

 不,这部分人已经不能算倒爷了。

 现在“倒爷”这个词,已经变成了称呼那些从南方进货回来卖的那些人了。

 而渠道贩子,又恢复了“古称”——拉纤的。

 又或者是“线”、“中间人”。

 也不知道什么开始的,胡同里那个都算半“金盆洗手”的郭新奎郭老三又开始干上了老本行,拉纤的了。

 (第30章和82章有过出场。)

 可能是因为生活所迫?

 据周浩然所知啊,这小子在去年严打的时候,虽然那时候因为半“退休”的状态而没被抓个正型,但根据以往犯过的事,和其他被抓的人的供词,也进去待了小半年。

 甚至,也被罚了不少钱。

 这回,出来了,没有家底,也没有个正经营生了,再加上媳妇和孩子的不离不弃,郭老三可不就得重操旧业了嘛。

 不过,话说回来了,有些事虽然是“做熟不做生”。

 但是像郭老三这种洗手不干了却突然又杀回来的,自然手里没有那么些资源了。

 为了挣钱,可不就得“重新开拓市场”了嘛。

 这么一来,郭老三就盯上了周浩然这个拥有“顶级渠道”的人。

 三番两次的拎着东西过来找周浩然。

 当然了,有些事不可能是直接说的。

 都是一些“哎呀,过来看看孩子的”之类的话。

 别说周浩然是保密单位,周围邻居不可能知道。

 就这么说,周浩然已经在南锣鼓巷里住了25年了。

 25年,就算家里的蚂蚁下了几只小蚂蚁,周围的邻居也该摸清了。

 更别说是工作了。

 只不过大家都是私底下传,没有大张旗鼓而已。

 可是周浩然也知道大家都知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