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洪武三十年:大宁风云起(第2页)

 商议完商业扶持计划,朱权又想起朝廷使者带来的旨意。他对顾爻和晏昭说道:“朝廷虽同意调整大宁税收政策,但具体方案还需进一步商讨。我等要尽快整理大宁商户和百姓具体诉求,以及咱们认为合理的税收标准,只是在向朝廷呈交‘札付’时,言辞务必谦逊、委婉,既要表达出大宁的实际困境,又不能失了对朝廷的敬重 。顾公,此事就劳你费心,务必详尽周全。”朱权对待朝廷旨意和税收政策调整,态度恭敬且积极配合,契合藩王对朝廷的从属关系。

 顾爻拱手领命:“王爷放心,属下定当全力以赴。”顾爻领命姿态和话语,尽显对王爷的忠诚和对职责的担当。

 安排妥当,顾爻和晏昭告退,朱权独自在书房踱步沉思。他深知,大宁发展不仅关乎百姓福祉,更关系明朝边境稳定。如今,商业扶持计划、税收政策调整、里甲制度整顿等诸多事务交织,每一步都需谨小慎微。此时朱权的思考决策过程,充分展现他作为藩王在复杂局势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夜深了,朱权仍在书房审阅关于大宁税收现状和里甲问题的资料。烛光闪烁,映照着他专注的面庞。不知过了多久,他终于放下文书,揉了揉酸涩的眼睛。这时,窗外传来一阵轻微脚步声,朱权抬眼望去,只见王妃张氏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参茶走进来。

 王妃将参茶放在桌上,轻声说道:“王爷,夜深了,喝碗参茶,早些歇息吧。”王妃的举动言语,满含夫妻间的关怀,也契合王府内夜晚生活场景和礼仪规范。

 朱权看着王妃,眼中满是感激与温柔:“辛苦夫人了。大宁诸事千头万绪,若没有夫人在后方操持,我如何能安心。”朱权对王妃的感激之情自然流露,夫妻间互动温馨真切。

 王妃在朱权身边坐下,温柔说道:“王爷肩负大宁百姓重任,我所能做的,便是打理好王府内务,让王爷无后顾之忧。只是王爷也要注意身体,莫要太过劳累。”王妃话语既表达对王爷的支持,又关切其身体,符合夫妻交流方式和王府主母角色定位。

 朱权握住王妃的手,微微点头:“我知晓了。夫人,你今日在王府事务上可还顺利?”朱权询问王妃事务进展,体现对王府内务的关心,也契合夫妻日常交流内容。

 王妃将今日处理丫鬟工作安排、膳食准备以及库房清查的事情向朱权详述一遍。朱权听后,点头称赞:“夫人处理得当。王府虽不大,但事务繁杂,每一处细节都关乎府中上下安宁。有夫人在,我放心。”朱权对王妃工作的认可,进一步展现夫妻间的相互信任和王府内务管理的有序。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王妃见朱权面露疲惫,便劝他早些休息。朱权起身,与王妃一同回到卧房。夫妻二人互动自然流畅,符合王府生活节奏和礼仪规范。

 次日清晨,朱权早早起身,开启新一天的忙碌。他先来到校场,观看王府护卫操练。王府护卫在武艺教习武烈的带领下,整齐划一地演练各种阵法和格斗技巧。朱权看着精神抖擞的护卫们,心中甚是欣慰。他对武烈说道:“武教习,护卫们的操练不可懈怠。大宁地处边境,随时可能面临突发状况,护卫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具备强大战斗力。”朱权对护卫操练的关注和要求,体现他作为藩王对王府护卫军事力量的重视,也凸显大宁边境的战略重要性。

 武烈拱手行礼道:“王爷放心,属下定当严格训练,确保护卫们时刻待命。”武烈的回应尽显对王爷命令的服从和对职责的坚守。

 离开校场后,朱权来到王府书房,与王府长史周怀瑾商讨里甲制度整顿进展。周怀瑾将近日收集的各里甲赋役记录和调查证据呈交给朱权,说道:“王爷,经过这几日查访,确实发现有部分里长、甲首与大户勾结,在赋役征派上存在严重不公。这是详细调查资料,请王爷过目。按照洪武定制,以110户为一里,推丁粮多者10户为里长,其余100户分为10甲,每甲设甲首1人,十年一轮换服役。可如今这些违规者全然不顾制度,随意篡改服役顺序,让本不该服役的大户逃避责任,却把沉重赋役强加给普通百姓 。”周怀瑾作为王府长史,协助王爷处理政务,呈上调查资料是其职责所在,资料内容也如实反映当时里甲制度存在的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权接过资料,仔细翻阅,脸色渐渐严肃起来。他说道:“这些人竟敢无视朝廷律法,肆意盘剥百姓,实在可恶。我等必须尽快整顿里甲制度,还百姓一个公道。周长史,你觉得该从何处着手?”朱权对里甲制度问题的反应和处理态度,体现他作为藩王对封地上民生事务的关注和对朝廷律法的维护。

 周怀瑾沉思片刻后说道:“王爷,属下认为应先将这些违规的里长、甲首撤职查办,以儆效尤。然后重新选拔公正廉洁、有责任心的人担任里长、甲首。同时,完善赋役征派监督机制,确保公平公正。”周怀瑾的建议合理且具可操作性,契合当时整顿里甲制度的常规思路。

 朱权微微颔首:“你所言有理。此事就由你负责,务必尽快落实。记住,选拔里长、甲首时,要广泛听取百姓意见,选出真正能为百姓办事的人。”朱权对周怀瑾的指示,既凸显对整顿工作的重视,又强调选拔人才的公正原则,符合藩王处理地方事务的职责和理念。

 商议完里甲制度整顿事宜,朱权又接到王府总管常晏的禀报,说是朝廷派来的户部云南清吏司员外郎李大人已抵达大宁,正在王府外等候接见。朱权赶忙起身,前往大厅迎接。依照王府接待朝廷官员的礼仪规范,朱权的迎接流程和态度,处处彰显对朝廷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