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任用问题(第2页)

 一名身材壮实、佩戴中尉军衔的年轻人被从人群中推了出来。

 叶芸来介绍道:“大王,他叫赵恒,是此战突击连的连长。”

 赵恒走到萧云骧身前,激动地敬礼。

 萧云骧回礼,握住他的手说:“赵连长,这一仗你们打得漂亮,给你们记功。不过现在是复盘,你说说咱们武器装备还有哪些不足。”

 赵恒思索片刻,答道:“新枪比老枪好用太多了。只是这手榴弹太大太沉,扔不远,而且点火也不方便,一个人难以操作。”

 萧云骧暗自叹息。

 他督促军工局淘汰了之前的瓷器手榴弹,全部换成铸铁手榴弹。

 但经军工局反复实验,最后定型批量生产的铸铁手榴弹,还是重两公斤,还需旁人帮忙点火。

 可黑火药的潜力有限,想要造出后世的 tnt 炸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莫说 tnt,如今西军连硝化甘油、硝化棉、苦味酸这些东西,都还处于实验摸索阶段,急也没用。

 萧云骧只好回应道:“赵连长,我已让军工局加紧研制,若造出新品,优先配给你们。”

 他又接见了此战的数名功臣,对他们进行表扬、鼓励,让他们好好总结攻坚经验。

 直至下午,萧云骧才带着亲卫队前往东山。

 陈玉成攻克东山后,萧云骧便将指挥部,迁至更利于俯瞰宜昌城、指挥全局的东山之上。

 宜昌城东的东山之巅,有一座始建于唐代的东山寺。

 宋代欧阳修、陆游等文人皆曾游历此地,并留下诗文记载。

 明代有众多高官葬于周边,使得东山寺香火愈发鼎盛。

 东山寺规模宏大,占地43亩,有主殿、观音殿、罗汉殿、揽胜楼等建筑群,因其“东山图画”之景被列为“夷陵八景”之一,寺内有僧人300余人。

 湘军在东山寺旁搭建的几个土木结构营寨,根本经不住陈玉成用24磅火炮轰击。

 几炮下去,湘军营寨墙倒寨塌,寨里的湘军纷纷逃往宜昌城内。

 陈玉成随即在东山寺周边的平地上扎下西军营寨,并未惊扰东山寺的僧众。

 萧云骧赶到大帐时,左宗棠、陈玉成及几位参谋正在布置指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