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风起(第3页)
洪秀全站起踱步,思索片刻后沉声道:“东王要保萧贼,我无话可说。但出使人选我来定,诏书我来拟。”
杨秀清眼中精光一闪。洪秀全平时只在天王府给宫人立规矩、主持宗教仪式,军政大事向来他说了算。
为何此次他要破坏规矩,是真被萧云骧骂疯了,还是在天王府里闲久,有其他心思了?
想到此,杨秀清冷脸道:“待天王选定人选、拟好诏书再说吧。”
说罢,他站起身来,连揖礼都不施,带着女官,径直走出天王府去了。
洪秀全见那女官面容姣好、身姿窈窕、气质恬静淡然,竟是杨秀清新得的女状元,自己屡次征召而不至的傅善祥。
待天王府女官回报杨秀清已出府,洪秀全遣离女官,独自坐在莲池边庭院。
他今日表现出来的愤怒、激动等诸般情绪全部消失不见。
只见他阴沉着脸,坐在亭子中静静沉思,直到夜幕降临,天王府华灯被宫人们依次挂上,他也未察觉。
-------------------------------------------------------------
(注:乌鸦再次提醒,怕三观被震碎者,请勿继续阅读,此段并不影响小说正文剧情的正常推进。
注 2:太平天国的科举制度
1、考试内容:以拜上帝教教义为主体。
摒弃传统儒家经典及百家经典,试题围绕《旧遗诏圣书》(旧约)、《新遗诏圣书》(新约)、《天命诏旨书》《天条书》《三字经》等官方宗教文本,考生需据此阐述教义,论证洪秀全的“天命”与“上帝权能”。
部分题目要求考生联系太平天国军事行动和政策,如“论北伐西征战略”“论天朝田亩制度之推行”,强调实用性与对政权合法性的支持。
1、具体考试形式与特点:命题的宗教化与反儒倾向。
试题以宗教语言表述,如“天父七日创世论”“耶稣赎罪救世说”,要求考生批判儒家思想(如傅善祥在女科考试批判孔子“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部分题目要求撰写歌颂洪秀全或杨秀清的诗文,如“天王奉天诛妖赋”“东王勤政安民颂”。
3、考试形式简化:乡试、县试等多级考试仅需作短文或诗歌;高级考试(如京试)需完成三篇文章加一首诗,内容以教义为核心。答题若出现“妖言”(儒家术语)或书写格式不合要求(如避讳字未改写),直接取消资格。
4、与清朝科举的差异
开放性与争议性:允许女性参加考试(如傅善祥成为“女状元”),打破传统门第限制,手工业者、士兵等均可参考。
但实际参与人数少,部分考生被强制押送入场,录取标准宽松(如 1853年东试仅 50人自愿参考,后强制 300人入场并全部录取)。
5、考试功能弱化:科举成为政治宣传工具而非人才选拔机制,考试合格者多被授予虚职(如“信士”“艺士”),实际政务由广西老兄弟把控。
还想参加科举么?拿刀逼着,歌颂上帝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