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唤醒巨人3(第2页)
每个乡除了乡掌事、保正、会计外,还可适当设置负责调解纷争等其他官员,不过人数最多不得超过七人,且必须为单数。
这些乡官必须实行亲属、区域回避制及任期制。换期推举时,由县衙提名各备选人员,再由乡校议政堂匿名推举产生。
备选人员只能从以下三个渠道选出:
1、西军伤残或正常退伍军人;
2、村级掌事、里长中工作政绩突出、村民中口碑良好者;
3、西军学堂优秀毕业者。
乡官是西王府最基层的管理机构,属于西王府官员编制,会发放对应俸禄,授予九品或从九品官衔。
乡级同样设有监察机构,不干涉行政事务,但有权利和义务监察官员,听取百姓的上诉。
当然,村民赴县衙“鸣冤鼓”检举的传统方式,依旧施行。
左宗棠放下手中的小册子,此时礼堂内培训学员正在热烈讨论,声音此起彼伏,却影响不了他。
他闭目沉思,若西王府这个制度得以落实,仅任期制和亲属、区域回避制这三项,任何一个村庄都很难出现独霸村中权势几十年的人家了。
村里掌事、里长等比普通村民多一份养廉田,这能激发村民竞争这些职务的动力。但养廉田与职务绑定,卸任即转移,又能防止村里出现新的豪强,把持基层政权。
从村乡到中枢的制度都看完后,左宗棠不禁有些惊讶。
这些原本的“泥腿子”,究竟是如何想出这种既赋予做事权力,又相互制衡,避免地方势力坐大、威胁中枢的制度呢?
在第一章的最后,他又看到一条特别条例:
乡级官员有权以密奏的方式,直接给枢务堂或西王本人递交奏折,任何人不得阻拦或拆开,否则严惩。
此外西王及枢务堂根据需要,不定期由军情局选派探员,以临时秘密御史的身份,对地方进行秘密探访,以防地方欺瞒中枢。
这无疑是清廷密折制和明朝锦衣卫的优化版。
下面就到了同心会制度。
同心会每六年召开一次全体代表会议,会议上举行同心会元首、副首的推举,这部分左宗棠听彭玉麟说过,所以并不觉得新鲜。
后面是具体要求,同心会必须全面融入西王府各级各部门。很多部门存在两套头衔、一套人马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