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做不到(第3页)

 但客观上改善了部分农民处境,这也是事实。

 当然,这不妨碍他镇压陕甘回民时手段严酷。

 人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的“好人”“坏蛋”叙事模式,不适合成年人的世界。

 何况“黑白”概念,每个时代理解和定义不同。

 不过梁启超评价他“用兵不忘恤民”,《清史稿》称其“所至之处,必以民生为念”,大体还算公允。

 他的举措为西北边疆稳定和战后重建奠定基础,至今在新疆、甘肃等地仍留存水利、屯田等遗产。

 评价历史人物,不能忽视其所处社会环境、所受教育及当时社会价值观。

 用评价者所处社会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去硬套古人,既不公允,甚至可谓耍流氓。

 比如萧云骧后世在网上就看到有人评价岳飞愚忠,还长篇大论,看似头头是道,实则荒谬。

 正因了解左宗棠这些性情,萧云骧才放心将相关草稿给他看,想听他的意见。

 从后世资料分析,这人能沟通。

 左宗棠看着萧云骧期待的眼神,叹了口气说:

 “萧君,你那些方略初衷是为穷苦百姓谋条活路,这很好。”

 “但是,你要消灭地主乡绅阶层,恕左某直言,做不到。”

 “为何?”萧云骧来了兴致。

 左宗棠略作思索。

 “孔圣在《论语·泰伯篇》说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自古以来,让百姓按规则行事就行,无需让他们明白其中道理。”

 “你倒好,在注释里讲所谓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区别。”

 “他们听得懂吗?”左宗棠侃侃而谈。

 萧云骧点头,问道:“还有么?”

 左宗棠继续说道:

 “通讯与交通的限制。就拿我们南面的秀山县来说,县府官员检查政策在地方上的落实情况,若要走遍每个乡镇,一趟差不多需要耗费一个月。”

 “这怎么可能持久执行呢?”

 “萧君,自古皇权不下县。非不欲,而是不能也。”

 “你强要推行,不过是培养新一批的地主乡绅,只是换了个名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