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浮桥(第2页)

 靠着如此严酷的军法,仗着人多势众,清军花了一个多月时间,一步步将西军逼回了阿蓬江西岸。

 “师长,清军正在架设浮桥。”第一旅旅长沈大福从堡垒下层快步赶来,额头上沁着细密的汗珠。

 林启荣眯起眼睛,果然看见江面上有数十艘清军的木筏、小船来回穿梭。木筏上的清军,拿出绳索、铁链、木板等物,试图借助河中剩余的石桥桥墩,将木筏固定在一起。

 他当即对沈大福说道:“命令炮兵轰击清妖的木筏。”

 “是!”沈大福领命而去。

 林启荣继续观察着对岸的动静。

 清军大营连绵数里,占据了对岸的缓坡。旌旗蔽日,号角声声,一队队清军从营中涌出,朝着河边进发。

 估算着清军的兵力,至少有三万之众,而自己这边仅有五千余人。

 江面上清军的木筏越来越多,浮桥逐渐成型。独一师的炮火轰鸣,炮弹砸在江面上,激起一股股冲天的水柱。

 西军的火炮产能有限,分配到独一师的火炮仅有十二门,而布置在阿蓬江边堡垒的,只有六门,其中12磅炮一门,其余都是口径较小的行军炮。

 前装炮的射速很慢,只要清军将领下定决心,不计伤亡,独一师仅靠火炮,很难阻止清军浮桥的架设。

 林启荣想起往日萧云骧给他们这些西军军官讲述的一个战例。大约四五十年前,法兰西国有个皇帝,叫拿破仑一世。

 此人极善用炮兵,尤其喜爱炮兵前置战术,俗称“大炮上刺刀”。

 此时清军阵营中响起一阵悠长的号角。清军阵中的火炮开始向堡垒轰击。

 数十张木排被清军呼喊着推入河中,再跳上木排,手持火枪、长矛,身披重甲,奋力向西岸河滩划来。

 由于滩涂地软,堡垒修筑在距离河滩两百余米的硬地上。在这个距离,火绳枪的命中率全凭运气。一枚清军的炮弹砸在林启荣身前的城墙上,引起城墙轻微晃动,溅起一阵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