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论局势(第2页)
“先生说喜爱研读兵书,可曾研究过洋人的武器、军队乃至国家组织形式?”
萧云骧似笑非笑地看着彭玉麟。
彭玉麟被萧云骧看得有些赧然,又有些不服气,反问:
“难道洋人除了火器厉害,还有其他过人之处?”
萧云骧叹了口气,这正是当下中国精英阶层的普遍心态。
从朝廷到地方,大多认为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只是个意外,
只要天朝调整过来,必定能大败洋鬼子。
至于如何调整,却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少数开明之士,如林则徐、魏源等人,也只是从西方的军事、经济、历法等方面去思考。
而没有考虑如何建立与近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制度。
接下来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一系列惨败,致使中国不断丧师失地、割地赔款。
国人的自信从云端跌落尘埃,走向另一个极端。
到了民国时期,反对中国传统文化竟成了一门显学。
固然废除了大量陋习,如女人缠足、丫环奴婢等。
但甚至要废除传统节日、废除中医。
乃至要废除汉字,与中国历史彻底割裂。
凡是与西方沾边的事物,到中国都仿佛自动镀上一层金身。
这种流毒一直延续到萧云骧带着新灵魂穿越而来之时。
想到这些,萧云骧苦笑道:
“彭先生,整个中国还未被打醒。”
“无论皇帝还是重臣,都认为战败只是个意外,对吧?”
萧云骧面露嘲讽,接着说道:
“殊不知武器的差距只是小问题。”
“社会各阶层的思想内核、国家的组织形式、军队组建训练的模式,差距更为巨大。”
“彭先生,西方已经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机、铁路已广泛应用,枪炮进入后装线膛时代,国家军队的组织形式及动员能力,更是遥遥领先。”
“若再打一次,清廷会输得更惨。”
萧云骧压抑许久的情绪,似乎找到了宣泄口。
他言语中大量的新词,像工业革命、蒸汽机、铁路等,听得彭玉麟与陈丕成目瞪口呆。
其与太平军截然不同的思考方式,
怎么也掩饰不住。
甚至有些言论,在太平天国思想体系里,属于大逆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