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威国战场突变
就在李三一心无旁骛地热火朝天地训练着他那支充满朝气与斗志的队伍之时,遥远的威国武侯关上,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争夺战正在激烈地上演着!
这座关口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显得至关重要,它宛如一道天然的屏障,横亘在威国和大夏两国之间。然而,也正是由于其地势险要,使得每一次双方能够投入的兵力都受到极大限制,最多不过区区千人而已。
就这样,这场残酷的战斗持续了整整二十多个日夜。在这漫长的时光里,双方将士们皆舍生忘死,奋勇杀敌,没有丝毫退缩之意。他们的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每一寸土地都见证了无数英勇无畏的战士们的拼搏与牺牲。
终于,时间来到了金秋十月。在这一天,当双方各自清理完战场上那些战死以及身负重伤、疾病缠身的伤员之后,整个战场突然间陷入了一片令人心悸的寂静之中。
大夏国的兵营依旧如同往昔一般,有条不紊地撤退至距离关口七里之外的一处临时营寨。这个营寨坐落在一片连绵起伏的丘陵之上,左右两侧相距二十里处便是巍峨耸立的武侯山,而正南方向则是那座历经沧桑的武侯关。
临近子时时分,夜幕笼罩大地,天空宛如一块深黑色的绸缎,上面悬挂着一轮犹如烧饼般的月亮。它散发着微弱的光芒,仿佛是夜空中唯一的明灯。在这轮月亮的身旁,仅有一颗孤独的星星闪烁着微弱的亮光,如同点缀在黑暗天幕中的一粒珍珠。
寒冷的夜风呼啸而过,但夜晚却并不像想象中那样漆黑一片。武侯关那厚重的城门悄然开启,令人惊奇的是,整个过程竟未发出一丝一毫的声响。仿佛这座古老的城门拥有生命一般,懂得如何在寂静中完成自己的使命。
随着城门缓缓敞开,两队人马如幽灵般从城中涌出,迅速地左右分开。队伍中的每个人都紧闭双唇,不敢发出半点声音;马匹则戴着特制的头套,马蹄也被厚厚的布条包裹得严严实实,以防行走时产生响动。他们彼此之间似乎有着一种无需言语的默契,默默地按照既定路线各自前行。
所有的将士们身上都仅仅携带了必备的武器装备,沉重的辎重则一律留在城内。甚至连将军那象征着威严与权力的大纛旗,此刻也被小心翼翼地收起,生怕引起敌人的注意。就这样,两队人马悄无声息地沿着武侯山的山根蜿蜒而行。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终于,在距离寅时还有两刻钟的时候,两支队伍成功抵达了预先指定的位置。就在这时,只见武侯关城楼两侧几乎同时燃起了两堆熊熊燃烧的冲天大火!火势凶猛,瞬间照亮了周围的夜空,将整个战场映得通红。
大夏与匈奴联军的左、右、后方突然亮起了一片片熊熊燃烧的火海,那火光直冲天际,映红了半边天。紧接着,震耳欲聋的喊杀声响彻云霄,犹如惊涛骇浪般汹涌而来。
只见无数骑兵如猛虎下山一般冲入敌阵,他们手中挥舞着锋利的马刀,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下,简直如同进入了无人之境。而那些负责火烧营寨的士兵们也毫不示弱,他们手持火把,点燃营帐和粮草,火势迅速蔓延开来。
与此同时,步兵们也没闲着。八人一组的重型火箭手们整齐地排列成方阵,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一枚枚手臂粗细的箭矢呼啸而出,宛如瓢泼大雨一般射向敌营。这些箭矢的箭头都裹着易燃的油布,一旦射中目标便会引发剧烈的爆炸和火灾。
刹那间,整个大夏与匈奴联军营地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浓烟滚滚,遮天蔽日。在这片混乱不堪的景象里,将领找不到自己的士兵,士兵也看不到自己的长官,原本井然有序的军队瞬间变得杂乱无章,四处都是惊慌失措的呼喊声和逃命的身影。
呼爹喊娘声不绝于耳,到处是杀人、放火、抢物资、割人头的场面,不乏大夏将士之间的相互打杀、抢夺。
经过长达二十多天艰苦卓绝的战斗,大夏的五王爷欧阳午良已经感到身心俱疲。当夜幕降临,他得知当天的战斗结果后,便立即召集众将校商讨明日的进攻计划。会议结束后,他拖着沉重的脚步走进营帐,倒头便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