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现银与着书
第62
大武六十三年八月十一,太阳出来的时候,李三一和鱼富贵一行人已经到了胭脂城,城东的宅子里。
在主屋书房,李三一正在与鱼富贵闲聊,想起一件事情。
“现在府里还有多少现银?”李三一端坐在太师椅上,目光炯炯地看着面前的鱼富贵,沉声问道。
只见鱼富贵赶忙从怀中掏出一个厚厚的本子,小心翼翼地翻开,仔细查看后说道:“回少爷的话,目前咱们府上共有现银三万多两。不过这其中大部分都用于马坊镇那边的建设项目了,而且支付方式几乎都是现银支付。至于近期收到的货款嘛,则大多是以银票形式结算的。”开玩笑,不管秦府还是熊家,做生意带上铜钱或者银子,几十万两甚至上百万两的生意,还不把人累死,别看乾朝覆灭了,但是这乾朝的银票一直都有人运转,各个王朝对此没有异议,这里面肯定有问题,只是自己层次太低,不知道罢了。
李三一微微皱起眉头,思索片刻后接着问道:“那府里要保持正常运转,每月大概需要多少现银和铜线呢?”
听到这话,鱼富贵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少爷您有所不知啊,咱这儿可是边疆地带,情况特殊得很呐!平日里极少有人会愿意赊账给我们,毕竟谁也说不准哪天就打起仗来了。要是赊账的人突然没了踪影,那可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啦!所以不管是那些小老百姓还是小商贩们,大家做买卖时都讲究个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就连不付定金的时候也是当场结清款项。像咱们府上每个月给下人们发工钱就得支出白银三百多两,另外还要准备约六十万枚铜钱才行;再加上其他各种日常开销以及物资采购等费用,总共算下来差不多也要一千两银子左右吧。当然了,这里面可不包括马坊建设和商队采购所需的资金哦。”说完这些,鱼富贵轻轻合上本子,恭恭敬敬地站在一旁等待着李三一的指示。
李三一对当下这种以现银作为主要支付方式的情况略感忧虑。如今的商队通常会拖着大批货物一路前往长安售卖,所得货款皆为现银。接着他们又会使用这些现银去购置新的货物运往其他地方出售,比如胭脂产地,待再次卖出后依旧换回现银用于采购后续商品。算下来,除去路途上预留的备用人员和马匹等相关开销外,实际真正急需用到现银的场合其实并不太多。
然而,若是碰上战乱时期,局势便截然不同了。那时,人们往往会对现银支付充满信任与依赖,毕竟相较于银票而言,那白花花的银子可是实打实的真家伙,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力绝非薄薄一张银票所能比拟。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李三一暗自思忖道:“既然如此,那就从此时此刻起逐步将手头的银票花费出去,并着手开始囤积现银吧!初步目标定在积攒十万两现银为宜。至于铜钱嘛,也适量囤积一些,大概储备个两百万文左右即可,只要能保证基本的货币流通顺畅就行啦。”毕竟,铜钱数量过多携带起来着实不便,但在必要时用它来兑换银子倒是可行之举。而且,只要所囤铜钱的价值能够翻倍使用也就足够应付日常所需了,相比之下,还是得多准备些银子才更为妥当啊。
毫无疑问,使用银票来潜逃无疑会更为便捷。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认定前往边疆地区相对来说要安全许多。原因有二:其一,如今大武王朝的国力强盛,威名赫赫犹在,想当年大武军队曾在此地将匈奴打得节节败退,足足后撤了三百余里之遥。时至如今,在边境百里范围之内都难以见到匈奴军队的身影。而自己在前年所遭遇的那些匈奴,不过只是他们派往东边邻国的一些散兵游勇罢了,成规模的大军根本未曾出现过;其二,此次乃是大夏国与威国之间展开激战,大武王朝则是应威国所求前去施以援手。而自己隶属于府兵营,就算被派遣执行任务,顶多也就是在烽火台附近巡逻得稍远一些而已。
“好嘞,少爷!既然如此,那我恐怕就得动身前往胭脂城,甚至可能还要去到秦州才行啦。毕竟像双河镇和马坊镇那样的小地方,可拿不出如此巨额的现银呐。这事儿倒是也行,我们还可以找程铁牛手下的那帮人来帮忙运作一下。只不过嘛,凡事都得慢慢来,切不可操之过急哦。否则的话,光是置换和支付佣金这两项开销,就将会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目呢。”鱼富贵由于常年跟这类人打交道,对于其中的各种门道自然是摸得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