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再入巨款(第2页)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李三一几人围坐在餐桌旁享用着丰盛的晚餐。就在这时,秦淑兰放下手中的碗筷,面色凝重地开口说道:“今日秦甲六说,秦府负责齐国事务的一个管事在前往齐国办事时出了岔子。他带着货物行至半途,竟遭歹人拦截,不仅人被掳走,就连所携货物也一并被劫走了!”

 听闻此言,在座之人皆是一惊,而秦淑兰紧接着又道:“目前,我哥已经亲自赶往事发之地处理此事。只是这一来一回颇费时日,如果他不能及时归来,那么下一次前来取货的恐怕依旧会是这个秦甲六。”

 然而,与其他人不同的是,李三一对这件事似乎并不怎么在意。只见他轻描淡写地摆了摆手,随口应道:“无妨,谁来都一样,只要能把该付的钱款交给我们就行。”说完便继续埋头吃饭,仿佛这不过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罢了。

 夜幕笼罩下,书房内烛光摇曳。鱼富贵站在书桌前,神色凝重地向坐在椅子上的李三一回禀道:“少爷,此次交易,他们除了拿走十万块香皂和十万瓶香水外,居然又拉走了足足五百套弓弩以及五倍于平常的箭矢用量。真不知这秦府究竟有多少人啊?短短两次就已经运走了整整一千套弓弩!”

 李三一轻轻挥了挥手,毫不在意地笑道:“想来应当是秦府的护卫众多所致吧。你且想想看,单是我们周遭便有如此之多人丁。而那秦府可是传承久远的大世家,其规模之大、人口之众更是难以估量。所以会需要这么多弓弩也不足为奇啦。再者说了,也许只是人家觉得自行制造太过繁琐,若他们有心自己动手打造,恐怕就没咱们的生意可做喽。”

 然而,还有一件事李三一并未明言。原来,那秦甲一所制造的弓弩和箭矢皆采用了先进的标准化与流水线作业模式。无论生产多少数量,所有产品均能保持一致的高标准规格,绝不会出现像其他工坊那样,将第一套弓弩拆卸下来的零部件用到第六百套时却无法适配的情况。至于箭矢方面,由于产量巨大且品质优良,如果订单数量过少则成本过高不划算;反之,若一味追求大量生产,则很可能导致质量不稳定。综合考量之下,从李三一这里购买反倒更为经济实惠,想必秦府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才会屡次下单采购。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李三一的猜测竟然成真了!原来,秦府的确派人将那些物品拆卸下来,并着手制造弓弩和箭矢。要知道,制作这些东西所需的成本可不低啊,光是原材料就得花费至少五十两银子,而一支箭矢更是价值上百文钱呢!也就是说,如果想要自行制作,那成本可要高出许多。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考虑到目前双方的关系还算融洽,最终决定每次顺带购买一些。而且,由于箭矢属于消耗品,每次出行起码得准备百支才行。当然啦,可以用连发十支,还可以单发的箭矢,但他们并没有太在意这个细节。

 不仅如此,秦府还曾尝试着让人去制作香皂和香水,只可惜最终并未成功。正因如此,当下最为关键的任务便是要妥善地保护好货物的来源渠道。此次秦甲六所选择的行进路线颇为独特,他回去的路线先是从鱼河堡沿着玉河一路前行抵达韩国,接着从韩国上岸后直奔大武的东大门,最后通过函谷关顺利进入目的地长安。这条水路可谓是顺风顺水,一路上吃喝拉撒等日常生活需求全都能在船上解决。而且,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船只都不曾停歇。如此一来,整个行程算下来,甚至比走陆路还要快上整整两天时间呢!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来的时候可就没这么轻松了,因为那时需要逆流而上,不仅耗费人力,速度也要缓慢得多,所以不管是熊毅武还是秦宇辉从长安过来都是走陆路,要是不带车辆,骑马而行,百人左右队伍不用十天就能赶到。

 大武六十三年八月初六,乃是一个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日子,被视为大吉大利之良辰,诸事皆宜,尤其适合嫁娶和出远门。这一天,整个双河镇都沉浸在一片喜庆祥和的氛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