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到达边城(第2页)
“少爷,今天上午小的在县城里走访了几家牙行,发现双河镇有大量田产出售,下午独自在双河镇走了一圈,此地还算可以:靠近边贸市场、镇上两条河流路过,人员流动很大。适合目前我们的身份。”
“少爷明天再随小的走一趟,如果觉得合适,我们就在此地安顿下来。”管家鱼富贵补充道。
“好,辛苦你了,早早休息吧。”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主仆两人在街边用过早饭后,坐着租来的马车,一个时辰后来到双河镇。在镇上来回走了几圈,和自己在长安时住的差不多。对此地非常满意,回到县城,联系了牙行,到县衙办理移交、过户手续,由于原主已经离开此地,是委托牙行办理,省去很多麻烦,前后半个时辰,就拿到了相应文书、地契。
这样自己在双河镇就有了三百亩地和一套占地十余亩的宅子,边疆 地不值钱,良田不过一两银子,这要是在长安,一亩地怎么也得五两银子,可能是人们担心战争吧,金银细软一收拾就走了,土地一年收获一次,想拿走是不容易的,这么大的宅子在皇城怎么也得五百两,在这里不到一百两,估计也就是建筑成本吧。一共下来,连牙行费用一共四百两银子。
一事不烦二主,又让鱼富贵在牙行花了八十五两银子购买了十个奴仆,三女七男,都是单身青年、识字。这个时代的奴仆就像商品一样,可以自由买卖。
现在市场奴仆大部分是官宦犯事后被抄家灭族后的庶出子弟和家奴,被发配边疆劳役几年后,流入奴隶市场,这样的奴隶,识字的就贵一些,女的五两,男的十两;不识字的女的女的三四两,男的七八两。再就是无地无房的农民或者城镇失业人群,为了家里其他人能活着,卖身奴隶,这类在边境比较少,女的三两,男的七八两。还有战争战俘也是很大的奴隶来源,近十年,新皇登基以来,国泰民安,是开国百年来,最安宁的十年,战俘都是从邻国购买过来的,这部分就比较贵了,数量少,碰上了就比较抢手,上过战场的男子看家护院都是可以的,基本是男子一个二十两。
鱼富贵又在车马行花了十两银子购买了五驾马车后带领众人,把货物从客栈搬出,和掌柜的结完账后,带领众人离开胭脂城,来到双河镇。
在牙行伙计的带领下,一行人来到购买的宅子,宅子里没有人,家具、锅碗瓢盆一件没有,也不知道是原来主家搬走了还是卖了,里里外外打扫的还是很干净了,牙行伙计又带着鱼富贵去了趟三百亩地里看了看,并和佃户见个面。再次回到宅子后,新东家没有问题就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