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心若止水,方可……(第2页)

 ——那时候薛衡的演技可谓好极了,当时的他都信以为真了。

 楚桓听到这里,饶有兴趣地问:“你可有见到慈光寺里的悟云?”

 在他知道的内情中,顾长晏是不知道悟云年轻时候的事的,公冶良这个天性淡泊的俗世人已经出家了,不可能会将从前的俗尘破事说出去的。

 按理来说楚桓认为的不可能是真的不可能。

 可惜事与愿违。

 很不讲道理得顾长晏就是知道了。

 但是这个除了温长宁,就真的没人知道了。

 顾长晏听到这话,恰到好处地流露出了些许怔愣,好像不明白陛下好端端问这个问题干什么。

 但是作为尽职忠心的臣子,他花了一秒钟整理好表情,实话实说道:“见过两面,当时悟云大师关心边疆战事的近况,听闻臣来自漠州,就……可能因为臣这张脸吧,大师初见臣有些误会了……第二次是会试过后臣搬走的时候,大师送行,祝臣风生水起。”

 这是对不明白悟云态度的顾长晏,也是顾风起,该说的实话。

 从温长宁口中他知道皇帝和悟云关系亲近,那么以此可以推断出:皇帝必然是了解悟云的,悟云会怎么对待顾长晏,皇帝应该可能会猜到几分。

 所以实话实说才是对顾风起的最优解,即使说句不要脸的话:悟云会给他打掩护。

 况且当初的举子顾风起借住慈光寺不是秘密。

 果然听到这些话,楚桓表情不变,仍是一副淡淡笑意的样子,把玩着手里价值可以抵顾长晏买的二进宅院的折扇。

 顾长晏再一次瞥到那个要闪瞎他眼的扇子,保持微笑。

 皇帝意味不明,但是他知道自己说对了。

 要说他虽然和皇帝接触时间不多,但要是论了解,那是真不少。

 毕竟温长宁这几个月观察最多的人就是皇帝了,和温长宁一天至少一半时间待在一起的顾长晏自然也就知道了。

 揣摩人心对于他来说不难。

 有一点事实温长宁可能从来没有真真正正意识到,可能他模模糊糊地感觉到了:顾长晏骨子里有他父亲的圆滑敏锐聪明,可能洞察人心、察言观色也一并继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