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顾长晏的得天独厚——温长宁(第2页)

 顾长晏早有预料自己的为官之道不会“默默无闻”,从始至终都做好了心理准备,放平了心态。

 然后这位靠脸“名动京城”的新科状元,凭借封建时代祈朝做公务员的过硬基本素养、翘楚深厚政治正确的文学功底,以及从某个隐身之人身上潜移默化到的那一股劲和气成功让皇帝持久地颇感稀奇,频繁召见“唠嗑”。

 顾长晏知道自己因为温长宁的出现改变了很多,算是祈朝独一份,可要是让他说出个一二三来,顾长晏只会想着温长宁的样子“无奈”地说抱歉,因为——

 顾长晏与温长宁朝夕相处,其中的改变:说不透、道不尽。

 外人不需要懂。

 温长宁与顾长晏朝夕相处,与祈朝更是强制的“不离不弃”,他内心怕自己有朝一日被封建古代所训化,所以行为上一直保持着现代的习惯,哪怕有时候不合时宜,也不曾改变,活的随心所欲,我行我素。

 可是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在顾长晏学现代的他学了个十成十的时候,他也学古代的顾长晏学进去了一两分,虽然数值不再变,但胜在这一分稳定,且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就像:温长宁是新时代,顾长晏是旧时代,他们本应该处在两条没有交际的宇宙平行线上。

 “我是旧时代的残党,新时代没有能载我的船。”

 可是祈朝不是“旧时代”,它比温长宁回不去的家乡还要鲜活,脚下踩着的土地是真实的,空气中的氧气是真实的,顾长晏是真实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所幸,顾长晏非彼“古人”。

 最终本无缘的有缘之人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隔阂,命运的红线纠缠在他们十指相扣的手上,视线对上,至此生死与共。

 而在往后岁月中的不知不觉间,有赖于温长宁不可逆转的影响,顾长晏身上慢慢有了两位当事人都没有发现的区别于温长宁的得天独厚。

 顾长晏既有“古代人”的思想,又有“现代人”的精神,适应且平等,很矛盾,却又如罂粟般让窥见的人上瘾——因为……那是势不可挡的未来。

 除了幸运又倒霉的顾长晏,从今往后没有任何一个和他相识的祈朝人能够准确描述这一种感受,只能凭感觉说出没人会反驳地评价:“顾风起是一个有趣的人,与他交谈共事……如沐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