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火场中的绝望

眼下他和这些书生交换了姓名。

 一个书生疑惑问:“风起兄没有字吗?”看着不像没及冠啊。

 有啊,风起就是我的字,心里是这么想的,顾长晏含着笑意,“骗”道:“有的,不过我和自己约定过,如果这次自己榜上有名,才可以说,否则籍籍无名罢了,用不着知道。”

 到时候,不用说,该知道的都会知道了。

 眼下,也不会因为不说自己的字,而轻视了人。

 诸位学子:“……”

 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嘶,这人,够……“狠”,够特立独行。

 莫名有些心动怎么办,这些年轻气盛的书生们蠢蠢欲动地也想尝试。

 柯任寒尴尬一笑,“顾兄的想法真是独特啊,有……血性!”

 其他人心想,啊对对对,是真有血性。然后善解人意地赞同柯任寒的夸赞。

 这有点像要么一战成名,要么继续做籍籍无名之辈。有人想。

 顾长晏听了继续微笑,“平远兄谬赞了。”

 柯任寒,字平远。

 柯平远:“……”没想到顾兄原来是这样的性子。

 几人心情微妙的选择性跳过这个话题,回归正题。

 顾·灭辽参与者·长晏客观性地说了一下自己作为漠州人对于敌国被灭的看法。

 因为漠州距离“案发地”是大祈原本最近的州,倒是和其他地方的有很不同的看法。

 比如漠州的人一次次隔三差五的听到胜利捷报,几乎快到他们反应不过来,就大获全胜了。

 那里的百姓最容易被战火波及,所以敌国被灭,那里的百姓也是最“狂热的”,对大祈、对陛下,毋庸置疑的归顺。

 聊着说着,不知不觉过去了很久,顾长晏说出对于一些事情的看法,也收获了来自不同地方的学子对于他们家乡的具体风土人情、政策制度的详情。

 他心想,受益良多。

 他也已经三年没有在曾经熟悉的领域说这么多话了。

 就像顾长晏不懂温长宁的医学领域,温长宁也不懂顾长晏的科举领域。

 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他们只是独立的个体,所以二人也不在意这点。

 在漠州野山村时,村民识字的几乎都没有,顾长晏和他们在读书科举上是没有共同话题的。

 如今在天子脚下、春闱将行之际,大祈最有学识才华的举子会聚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