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战策初成催晓角,哀音骤起黯晨星(第3页)

 依臣之见,可再遣使前往高昌,晓以利害,暂息战事,待解决薛延陀后,再作计较。”

 长孙无忌微微颔首,附和道:“房相所言极是。高昌虽小,但其地偏远,行军作战多有不便。

 且如今粮草辎重多供应薛延陀一线,贸然对高昌用兵,后勤恐难以为继。”

 高士廉恭敬开口:“陛下,边疆安稳固然重要,但需权衡利弊。此时不宜两线作战,当以安抚为主。”

 尉迟恭却眉头一皱,声如洪钟:“陛下,此等跳梁小丑,若不趁此时机一举荡平,日后必成大患。

 我大唐铁骑,何时惧过征战?且伊州距高昌较近,若陛下信得过微臣,臣愿率精锐之师,出其不意,定可取胜。”

 李治见众人争论不休,言辞恳切:“父皇,儿臣赞同尉迟将军所言。高昌此举,实乃挑衅我大唐威严。

 若不予以严惩,四方蛮夷恐皆生觊觎之心。秦浩此次并未出征,且对西域局势颇为了解,

 他作战向来迅捷,从不拖延,粮草方面似乎从未成为过掣肘,若派他率部出征,统领伊州兵马,定能速战速决。”

 李世民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沉思良久,最终目光坚定:“太子所言正合朕意。

 听闻秦浩的三千护卫自建成尚未有过败绩,下旨秦浩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统领伊州兵马,契苾部援军,边关将领任其挑选。

 粮草由秦浩自行征调,伊州兵马由本地供应,务必讨灭高昌。朕要让四方蛮夷知晓,我大唐领土,不容侵犯!”

 秦浩先一步收到飞鸽传书,得知自己将出征高昌,满心纠结忧虑,脚步匆匆来到父亲秦琼的房间。

 屋内,秦琼正靠在榻上休息,见儿子进来,坐直身子。秦浩走到床前,眼眶泛红,声音带着哽咽,

 “父亲,儿子又要出征了,此次讨伐高昌,不知何时才能归来。您身子不好,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

 秦琼伸出手,轻轻拍了拍秦浩的手背,语重心长:“正则,为父知晓你心中牵挂。

 自古忠孝难两全,你既为大唐将领,保家卫国便是你的职责。战场上,千万要小心,平安归来。

 若不是你吓唬为父,为父觉得没什么大问题啊!怎么地也能熬过这个新年吧!”

 出了房门,秦浩心情沉重,全伯和刘伯满脸喜气地迎了上来。

 “少爷,大喜啊!婉娘和秋菊刚把了脉,都有了身孕,咱们秦家又要添丁啦!”

 刘伯也在一旁笑得合不拢嘴:“是啊,是啊,这可是大喜事,值得庆贺。”

 两个老头兴奋地拉着秦浩,你一言我一语,说着庄上的发展琐事,

 从新开辟的田地,到新购置的农具,满心欢喜地描绘着未来的美好。

 秦浩满心想着出征之事,只是心不在焉地应和。

 “少爷,如今夫人们都有了子嗣,我也算心愿已了,每隔段时间我都有为少爷擦那个什么火铳的呢,少爷可别忘了啊!

 唉,已经有多久没去小姐的坟前祭拜了,小姐肯定会怪罪老奴,少爷,若我死后能把我葬在小姐的不远处吗?”

 刘伯也擦拭着眼角:“我也是啊,真想去看看恩人,我心中有愧啊!我也有这个愿望,少爷您看?”

 秦浩叹了口气:“您二位如今正是享福的时候,别总想这些事,我答应你们了,成了吧?”

 全伯刘伯登时大喜,终是肯放过了秦浩,开开心心的携手离去。

 次日清晨,万里无云,阳光洒在庭院,时辰已有些晚了,却仍不见全伯和刘伯像往常一样早起忙碌。

 不多时,便听见孙勇在府中高声呼喊:“驸马,快些来啊,全伯和刘伯……”

 秦浩在卧房中听到呼喊顿时心头一紧,衣服也顾不上披,慌忙便向二人住处奔去。

 一把推开半掩的房门,屋内一片寂静,赵安和孙勇满脸带泪。

 全伯和刘伯静静的躺在床上,面容无比安详,脸上还挂着淡淡的笑容,仿佛只是沉睡了过去。

 “全伯!刘伯!”秦浩悲呼出声,声音在屋内久久回荡,满心的悲痛如决堤的洪水般涌来。

 长乐与众女都有些衣衫不整的,脚步匆匆的来到屋中,赵安和孙勇擦拭眼泪悄悄退了出去。

 长乐走到秦浩身边,紧紧抱住夫君,声泪俱下:“夫君啊,别哭伤了身子,全伯和刘伯都是笑着走的,他们知足了,这是了无牵挂了呀......”

 婉娘早已泣不成声,跪在刘伯面前,不住的抽噎,泪水止不住地流淌,冯云担心有孕的身子受影响,不停的轻声劝慰着。

 秋菊和冬梅则跪在全伯面前,抱头放声大哭。众女也都低声抽泣,为二位老人的突然离世伤心难过不已。

 贾氏轻声与秦琼说着事情的经过,秦浩也不禁长叹一声,终于意识到了儿子为何总是担心自己了,

 哭泣过后,府中上下不多时便挂起了白布,各处工坊和村民的门前也慢慢成了银装素裹,整个桃源庄都笼罩在了一片悲伤的气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