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昔年战血缝袍暖,今日宫寒抱骨凉

一月之后,朝廷不断下达旨意,对突厥降众的安置政策明显从怀柔为主转向了管控优先,

 凡阿史那、执失等大姓子弟,皆拆其帐落。

 徙于夏、胜二州,与汉民杂处,习耕织,通婚嫁。

 其余小酋,各授中郎将、郎将虚衔,分隶朔方、河东诸军……

 凡突厥健儿,年十五以上者,皆造册为府兵,编入六镇戍卒。

 其弓马器械,悉数纳于州县武库,敢私藏者,以谋逆论处……

 朕念尔等归化之诚,特赐绢帛十万匹,粟麦三十万石,使居塞下,男耕女织,永为编户……

 凡突厥子弟通汉文者,可入国子监习圣贤书,三年有成,授流内职……

 收到秦浩的书信时,苏烈也是一脸的懵逼,这怎么去哪哪添乱,到哪哪出事啊!远在云中居然都逃脱不了影响,

 也没怎么搭理满脸希冀的高侃,随手丢给了马汉安置一下,跟着队伍一同接受训练。

 高侃没想到李大都督的书信都没起啥作用,万分诧异,不服的提出挑战,结果几个回合后被马汉一个抱摔闭了嘴。

 将都护府中的突厥队伍稳定之后,苏烈又急着赶去安抚定襄的李思摩,虽说改了姓,根子可还是阿史那啊!

 -----------------

 长乐状态十分不好,受到长孙病情的影响,每日经常伤心不已,秦浩每日也是忧心忡忡,

 长孙时而清醒,时而昏迷,清醒后便要寻二郎讲自己梦中的故事,可等李世民赶到后,又重新昏迷,只能听到梦中的胡言乱语。

 李世民肉眼可见的苍老了不少,脾气似乎也越来越暴躁,已经多次训斥秦浩与长乐的不作为。

 秦浩虽对历史的走向有些不解,可也知晓若长孙离世会对李世民造成什么样的打击,

 从来不愿参与储位之争的他,破天荒的与李治大谈孝道,长孙无忌自然也看在眼中,渐渐也向李治靠拢。

 六月二十,晨曦初破,柔和的光线穿过雕花窗棂,洒在立政殿的床榻上。

 长孙原本苍白如纸的面容,此刻竟泛起了一丝不正常的红晕。

 守在榻前的晋阳揉了揉眼睛,见长孙竟缓缓坐起身来,眼神中透着许久未见的清明。

 “二姐,母后醒了,我得去喊九哥。”

 “刘瑾,速去请陛下前来,本宫有话要说。”刘瑾抹了把眼泪不住点头,匆匆离去。

 长乐大喜,匆忙放下手中正在熬制的汤药,快步跑到榻前,

 “丽质。”长孙轻声唤着,声音虽轻,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母后,您今日感觉可好些了?定是这汤药起效了,夫君是骗我的,呜呜呜。”

 长孙面现微笑,伸手轻轻抚摸着长乐的发丝,“我的丽质,如今愈发懂事了。

 母后这病,自己心里清楚。日后,你在婆家切不可任性,要与正则举案齐眉,侍奉公婆。

 皇家的女儿,一言一行都关乎着皇室的颜面。

 你的弟弟妹妹们若是遇到了难处,能帮多少便帮多少,正则那孩子我是最放心的!”

 长乐眼中含泪,紧紧握住长孙的手,“母后,您一定会好起来的,女儿舍不得离开您。”

 长孙摇了摇头,“生死有命,莫要悲伤。记住母后的话,便是对母后最大的孝顺。”

 李治和晋阳匆匆来至榻前,李治满脸焦急之色,“母后,儿臣听闻您醒了,怎么样?还有哪里不舒服吗?”

 晋阳则扑到床前,放声大哭:“母后,女儿不要您离开。”

 长孙看着这一双儿女,眼中满是慈爱,“稚奴,你性子最是宽和,往后要替阿娘看顾着些…

 手足之情最是珍贵,要与你兄弟姊妹相扶相携,莫要因为琐事而生嫌隙。

 你父皇日夜操劳,记得常去甘露殿问安奉茶,他虽严厉,心里总记挂着你们…“

 抚摸着李治满是泪水的脸颊,“平日少饮些酒浆,保重身子…“

 李治用脸摩挲着长孙的枯手,重重点头,“儿什么都听母后的。”

 “兕子…往后练飞白书,莫再伏在熏笼上贪暖,仔细烫着衣襟…

 若见父皇按着太阳穴皱眉,定要记得…记得把案头那方洮河砚注满温水…

 你年岁也不小了,要听皇兄皇姐的话。若是正则为你治好了隐疾,便让你父皇为你寻个好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