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忽悠众僧为募捐,夜献分成说提亲(第2页)
人群外传来秦浩的哈哈大笑之声,“二位禅师,我来晚了,让诸位久等,罪过罪过呀。”
法常僧辨之前未见过秦浩,不识此人,凝神望着秦浩。
只觉此人眼神飘忽而又显锐利,满面笑容而又洒脱不羁。
道岳双手合十道:“道友来得正好,还请解惑此等异象,我等洗耳恭听。”
秦浩来到缸前站定,仔细瞧了瞧上升的程度,没想到这些人眼睛还挺尖,这也只升起了一点点嘛,心中说不出的开心。
“二位禅师请看,”秦浩手指轻触缸身,缓缓说道,“此缸异象绝非偶然,乃是天地间灵气汇聚之征兆。
这世间万物皆有灵,缸体看似普通,实则在这天地间,早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悄然运作。
这股力量源于宇宙万物的相互交融,就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天地之间的灵气与缸体紧密相连。”
“二位禅师再看,”秦浩伸手轻轻抚过缸身,目光深邃地说道,“而此缸周围的泥土,看似平凡无奇,实则是这股神秘力量的载体。
它在天地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气场,就像一个无形的漩涡,将缸体缓缓抬升,这是天地间的一种微妙平衡。”
法常眉头紧皱,不知道秦浩说来说去在说什么,问道:“道友所言,虽听起来新奇,可这灵气为何会在此时汇聚于缸体?”
秦浩微微一笑,“这股神秘力量之所以会在此时显现,乃是因为这世间存在着一种无形的因果循环。
我们今日所看到的缸体抬升,便与这孤儿院的变化息息相关。
此缸异象乃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今恰逢佛、道、人,三者结合的机缘,天地间的灵气受到某种神秘力量的引导,源源不断地汇聚于此。
而缸体则像是一个天然的容器,能够将这股灵气凝聚其中。”
僧辨一脸茫然,挠了挠头问道:“道友所说的神秘力量究竟是什么?为何我们从未听闻过?”
秦浩神秘一笑道:“这股神秘力量乃是宇宙间的一种奇妙法则,它超越了我们日常所理解的范畴。
它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在暗中推动着世间万物的发展。
我们虽不能亲眼目睹它的存在,但却能从这缸体的异象中感受到它的力量。”
说到此,话锋一转,看向孤儿院的方向,感慨道:“这世间的孤儿,他们虽身处困境,却有着纯净的心灵。
他们的善良与纯真,如同这缸体中的灵气,在无形之中与天地间的神秘力量相互呼应。
这缸体的异象,是在提醒我们,世间万物皆有其存在的意义。
只要我们心存善念,与这些孤儿建立起深厚的善缘,我们便参与到了这天地间的神秘循环之中。”
智首手捻佛珠,沉思片刻,说道:“道友所言,玄之又玄。老衲不解这异象背后的意义,究竟为何?”
秦浩望向缸体,眼神坚定地说道:“这异象乃是一种启示,它告诉我们世间万物皆有其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我们应当以敬畏之心去探索这天地间的奥秘,不断提升自己的修行境界。
同时,这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的一切,因为每一个机缘都可能蕴含着无限的可能。”
法常、僧辩听了秦浩一番不着边际的解释,都有些发懵,眼神中透露出迷茫与困惑。
他们望着缸体,仿佛陷入了沉思,试图从秦浩的话语中寻找答案。
道岳则站在一旁,微微点头,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长乐站在旁边又听了一场郎君舌辨众僧的戏码,心中不断发笑。现在她倒是明白了秦浩的用意,其实就是两个字,忽悠。
“二位想必就是法常大师与僧辨大师吧,听闻二位精研《摄论》、《俱舍》,在下方才心中忽然有感,佛教怕是要出一位天纵圣才。”
法常和僧辩抬起头,眼中满是疑惑,看向秦浩。
法常忍不住问道:“道友此话何意?”
秦浩微微一笑,神色庄重:“我听闻玄奘少年时,便在贵寺与二位大师研习《摄论》与《俱舍》。
那时他便展现出非凡的慧根与悟性,对佛法有着独特的见解。
如今这缸中异象出现,看似是道家机缘,实则与佛家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法常和僧辩面露惊讶之色,互相对视一眼,他们没想到秦浩竟知晓玄奘与自己学习之事。
法常不禁问道:“道友如何知晓此事?”
秦浩缓缓说道:“实不相瞒,我略通命理,能感知到这天地间的微妙变化。
此次异象出于永阳坊,而永阳坊在长安之西,我算出应是有人前往西方求取真经。
待此人将真经带回大唐,佛教必将昌盛。”
僧辨满脸疑惑,问道:“你如何断定取经之人便是玄奘?”
秦浩神色坚定地说:“我虽未见过玄奘,但从各种迹象以及对佛法的领悟来看,他定是那身负使命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