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武曌进献无价宝,终南山中见聋哑(第2页)
气宇轩昂,如玉树临风;志怀高远,似展翼鲲鹏。温文尔雅,有君子之范;恭谦有礼,怀仁者之德。
今良缘天赐,琴瑟和鸣。此乃两家之幸,亦为大唐之喜。愿公主与公子情比金坚,岁月温柔以待。
于花朝月夕,相偎相伴;在风雨晦明,不离不弃。举案齐眉,共绘生活之画卷;同心协力,同谱爱情之华章。
使佳话长传,令福泽绵延,为盛世增一抹亮色,给人间添几分佳话。
诵读完毕,武曌躬身行礼,立在一旁。
王闯和刘能慢慢掀开上面的围布,高阳瞬间站起,目光灼灼地盯着巨大的落地镜,也顾不得什么礼仪,连忙走下殿来,站到落地镜前。
刘能连忙将镜子后面的支架支开,闪到一边。
高阳只见镜中是整个的自己,转了一圈,顿时觉得秦浩也没那么讨厌了,就凭今日的这个礼物,以后也可以联系联系。
见众人都瞧着自己,也自觉有些失礼,又缓步回到座位,高阳欣喜道:“母后,礼物儿臣非常满意。”
长孙对高阳的表现微微有些皱眉,对着武曌笑道:“一旁赐座吧。”
武曌微微欠身道:“谢娘娘赐座。镜子共有两面,凤纹进献皇后娘娘,祥云进献高阳殿下。”
厅中一时落针可闻,没有一个人觉得此时应该说话。
昨日还听说一面化妆镜便有人出五百贯求购,这一人多高的落地镜怕不得五千贯,或者更甚。
一个个都发出了粗重的呼吸,越王妃的心脏有点受不了,连忙喝口茶压压惊。
武顺看着坐着的二妹,有些想哭,争来争去有什么意义,
还是大郎要谁牛气谁牛气,其他全是狗臭屁,小妹虽然说话直,可却一针见血。
宴会终于又在宝物抬下去后恢复了正常,席间长乐也与武曌婉娘不断碰杯,武曌大方的递给长乐一个纸卷。
长乐当场展开一看,飞白体的大字,读完一遍,明白了秦浩的意思,不禁撇撇嘴。
我是那么小气的人吗?太小瞧我了,再说照顾武曌不也是当姐姐该做的?
-----------------
护卫立在朱雀门两侧,不知情的还以为是金吾卫换了新装,
真正的几名城门守卫有点自惭形秽,这他妈的正品还没假货威风,上哪说理去。
秦浩见武曌也入了皇城,交待护卫一番,带着薛礼骑马向南而去,两刻钟后,从明德门出了长安城。
二人直向终南山子午峪口策马狂奔,身后扬起阵阵黄尘,马蹄声在空旷的道路上回响。
行了一段路程,马速渐渐缓了下来。
秦浩勒住缰绳,翻身下马,轻拍马身,从马背上取下皮囊,饮了几口水后,将水喂与马喝。
薛礼亦下马喂水,同时警惕地观察着四周。
此时,已离长安有了一段距离,周边的景色渐趋自然质朴。远处山峦起伏,在阳光的映照下,轮廓清晰而壮美。
待马稍作休息后,二人重新上马,继续向着子午峪口疾驰。随着距离的拉近,终南山的雄伟气势越发扑面而来。
终于,那子午峪口映入眼帘,峪口仿若一张巨大的虎口,隐隐散发着神秘的气息。
秦浩与薛礼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与期待,而后双腿一夹马腹,向着终南山脚下奔去……
寻了个客栈,将马匹安顿好,备好清水,二人准备上山。
一路之上,人丁络绎不绝,貌似不是来上香,却似来看风景。
自然风光确实不同一般,山峦起伏,翠影摇曳,阳光洒在林间,斑驳陆离。
二人沿着蜿蜒小径徐徐前行,清风拂面,带来阵阵草木的芬芳与山鸟的啼鸣。
行至山腰,云雾缭绕,仿若轻纱,给这终南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韵致。
秦浩不禁感叹:“如此胜境,真乃人间仙境,无怪乎引得众人纷至沓来。”
薛礼也附和道:“是啊,真是壮观。”
稍作休憩,二人又继续向着山顶进发,心中满是对那山巅景致的期待,每一步都似踩在画卷之上,
越往高处,视野越开阔,连绵的山脉似巨龙横卧大地,令人心生敬畏与豪迈之情。
山顶之上人就少了许多,看来那些人真的是来看风景,只有寥寥几人进入观中烧香还愿。
抬头看着紫云观三个大字,秦浩似有所感,却又转瞬即逝,长呼一口气,步入观中。
观内静谧清幽,几缕香烟袅袅升腾。
只见几个小道童正在庭院中洒扫,他们身着青布道袍,动作轻盈而有序。
一个年纪稍长些的道童手持扫帚,认真清扫着落叶,另一个小道童则在一旁的花坛边,小心翼翼地给花草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