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阴妃侍寝求封地,唇枪舌战议国债(第3页)

 “众卿家各抒己见,均各有道理,凡事皆有一利有一弊,不能单一的看待问题,如今国库空虚,诸多急迫之事便要搁置,不利国家发展,故才有国债一事的产生,居然赞成与反对大致相当,朕想听听玄龄的看法。”

 房玄龄微微点头:“陛下,国债之发行,可解燃眉之急且惠泽长远。

 观当今之势,若仅靠赋税,难以满足国家大规模建设与发展之需。

 发行国债,实则是将民间游资盘活,使其参与到国家建设大业之中。

 譬如,可将所得资金用于整军经武,强军方能保大唐疆土安宁,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只要制定详尽且合理的规则,把控好国债的规模、利率与期限,必能使国债顺利推行,成为推动大唐繁荣的助力,臣附议赞同。”

 李世民坐在龙椅之上,认真倾听各方言论,心中权衡利弊。

 最终,李世民目光坚定,开口道:“朕以为,发行国债虽有风险,但利大于弊。

 诸卿所忧,亦当重视。责令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征等人会同户部、刑部制定详尽周密之国债发行章程。

 务必做到公开透明、监管得力、风险可控。

 若能如此,国债发行之事,便依议试水推行,望众卿齐心协力,共助大唐繁荣昌盛。”

 -----------------

 下朝之后,三品官员齐聚朱雀门,房玄龄带队,浩浩荡荡的队伍朝着桃源庄而去。

 路上杜如晦与房玄龄同乘一辆马车,看着这又大又平稳的车厢,羡慕道:“玄龄,你这徒弟收得可是真值,啥好东西你都是头一份,这马车好像还没开售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房玄龄笑道:“徒儿说这叫广告代言,让我出行必须要乘车。”

 杜如晦羡慕道:“我也代言行不行?”

 “克明,你呀,正则说了,等最新的技术攻克,便会有比这辆更加先进的马车问世,到时候关系亲近的都会赠送一辆,你莫急。唉,估计正则应当快要到朔州了吧。”

 杜如晦摇头道:“玄龄,军事上你还是外行了,依我看,正则如今怕不是已经到了北楼关了,当初我听说他去绛州扫墓,那一来一回的速度可是快如疾风。”

 “那能一样吗?这回可是三百人的队伍还是步行。”

 “放心,我猜得准没错,依我看,半个多月便能到达,现如今日子正好差不多。”

 队伍来到庄口,所有官员下了马车,都被眼前的一幕震得有点眼晕。

 这是庄子还是一座小城?还他娘的有围墙,这得多大的工程。

 魏征见儿子亲来庄口迎接自己,颔首捋须的随着魏叔玉而去。

 房遗玉陪着父亲走在最前面,朝着新墓地缓步而行。

 身后的官员们左右看着那些冒烟的工坊,都有些傻眼。

 怪不得崔家迫不及待的出大招呢,感情原因在这儿,看来长安将要一场大商战了。

 “父亲,阿兄也在庄上,但是没来迎你。”

 房玄龄顿时不开心了,这儿子算是白养了,“他在做什么紧急之事?”

 “嗯,父亲猜对了,阿兄忙得很,阿兄日日围着孙神医身边,的杜娘子。”

 房玄龄被女儿的大喘气闪了下腰,左右看看,小声道:“他不怕招来闲言碎语的吗?”

 房遗玉大方回道:“这种事在外面可能不行,桃源庄上可不稀奇。

 师兄说,男女都要互相熟悉,否则面都没见过入了洞房,万一发现是之前在大街上调戏过的女子,那就成了一出狗血大戏了。”

 一根胡子被房玄龄一下子扯了下来,嘶了一声。

 房玄龄笑骂道:“你师兄那是玩笑话,玩笑话,呵呵。不过你阿兄那笨样,还能靠自己成功是咋地。”

 “父亲,你可别说,武柔写了本西厢记,阿兄看了大受启发,决定扮演张生。

 不过那书不是好书,那二人是偷情在先的。”

 房玄龄瞪大眼睛,又是几根胡子随风飘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