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九转油锅排雁翅?,?一揖青衫问凤雏(第3页)

 不过听闻杜大人病情加重,依然不肯停歇,还是亲自在一线指挥。陛下让尚书省安排一名太医前去照看杜大人。”

 房玄龄道:“此事不仅关乎百姓,也关乎陛下声名,务必妥善处理,不可有半分懈怠。

 稍后你就派人护送太医马上出发吧。”

 那官员应道:“下官明白,定当全力以赴。这些是民部钱粮统计数据账目,其中包含制盐售卖,置换粮食,以及调拨的记录,各项还尚有结余,

 此次精盐立了大功啊,下官祝贺大人收得良徒啊。一并账目请大人稍后过目。下官尚有他事就先告退了。”

 片刻之后,那官员从门中走出,抬眼瞧见秦浩立于门前,微微一怔,旋即展颜一笑,

 “公子可是来寻尊师?此次公子立下大功,实乃百姓之福,狄某在此代表百姓多谢公子了。”

 秦浩并不识得此人,见对方如此客气,还对自己一番夸赞,赶忙回礼:“些许功劳,何足挂齿。敢问大人名讳?”

 “之前在两仪殿中,曾与公子有过一面之缘。老夫狄孝绪,现任尚书左丞之职。”

 秦浩闻言,心中一震,哇塞,这不是狄仁杰的爷爷吗?

 “久仰狄公大名!不知狄公有个孙儿可是叫狄仁杰?”

 狄孝绪面露惊奇之色:“仁杰乃是我五子知逊的长子,公子如何知晓仁杰之名?”

 秦浩一听,这是对上号了,连忙追问:“不知现今年岁几何,身在何处啊?”

 狄孝绪有点懵,这什么情况就打听户口了呢?想了想道:孙儿今岁应是十三了,知逊上月迁官至郑州司兵参军,想是应该带着仁杰在身边,

 不过知逊调任前有书信传来,说是想让仁杰到长安呆一段时间,待安顿好后再归去郑州。公子对老夫家事为何如此了解啊?”

 秦浩一想对啊,我是咋这么了解的呢,这没法解释啊?

 大脑光速转动搜索资料:“我听闻仁杰自小就有“书痴”之称,故留意到了。”

 狄孝绪恍然。自家这个孙儿小时候曾有官兵到家盘问门人被害一事,众人都争相申辩,只有孙儿捧着一本书不为所动,

 当县吏问他原因时,他回答说“我正在和书中的圣贤对话,哪里有时间理你们这些世俗的官吏”。

 由此便在当地有了“书痴”的名声。想不到就连秦公子在京城都听说了,传播如此之广吗?

 想到还有要事,连忙回过神来:“原来如此,老夫还有要事,就不多叙了,公子快些进去吧。”

 秦浩擦了擦汗,拱手告别,转身迈进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