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最后一战(第2页)
李晓明还不忘记搬走了他的太师椅,这个时代其实没有椅子,都是跪坐。
整个县城原来就一把椅子,这椅子其实叫做“胡床”,说白了就是个带靠背的巨型马扎。
胡床一开始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首领们随马携带的。
如果突然召开军事会议,这些首领们,就会从马上取下马扎,坐在露天的草原上开会。
因为游牧民族的首领,个个都吃的极肥胖(参见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身材),大胖子如果不坐在马扎上,而坐在草地上,时间长了腰椎顶不住。
后来马扎传入中原,因为是胡人发明的东西,中原人称这个为胡床。
后来不知道谁又给它加了个靠背,就成了椅子的模样。
这胡床还是朱水成调来做廷掾时,从别处带来的,后来被陈县令相中,霸占了去。
又让木匠照着样子仿制了几把,李晓明还画了个草图,让木匠们做了个八仙桌,上次请吴主簿吃饭还用到了。
其实这个时候八仙还没出世修道呢!
李晓明当时心想:反正你们都没法坐,不如我拿了去。
因为其他人无论穿的是深衣还是中衣,下摆里面都是真空状态。
如果跪坐在榻上的话,整理好衣服的下摆,尚能优雅端庄,侃侃而谈。
若是穿件真空的袍子,坐在胡床上。
稍不留神,不是露着大腿,就是露着腚,十分不雅。
毕竟,整个县城只有陈县令里面穿了条自制的秋裤。
搬完了东西,留下了两名游徼,带着一百骑兵和三百步兵在此处镇守。
刘新又写了数张告示,让镇守在这里的官兵,这几天去贴在洪渡河谷和阿依河谷。
告诉那两处的百姓,老县城已经被官兵收复,等候县衙通知分房、分田。
忙完了这一切,众人心情愉快的踏上了行程。
兵船张开风帆,顺流而下,两岸江景美不胜收,县令和主簿在船上和众官兵高谈阔论,畅快至极。
傍晚时分,船队几乎和蒲荣的骑兵同时到达老县城。
两处县城皆已平定,除黑苗的遗民外,满城官兵、百姓皆载歌载舞、欢天喜地的迎接县令和众官兵回城。
老朱能成为郡里的红人不是偶然的,组织后勤能力堪称一绝。
短短小半天功夫,一场盛大的军民同乐晚宴,准备的像模像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