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桥鞍双镫(第2页)

 汉代骑兵力压匈奴,是历史上第一次:农耕民族骑着马,追的草原匈奴满天飞的时代。

 汉代骑兵,是历朝历代,对抗游牧民族创造的辉煌战果最多和荣誉感最高的骑兵。

 但是汉代的骑兵,仍然是单马蹬,主要是为了上马方便。

 而且当时的骑兵,主要武器是弓箭,单马镫配高桥鞍已经足够让骑兵解放双手去射箭了。

 所以当时的骑兵,对双边马蹬的稳定性和便于发力的优点感触不深。

 等到后来,盔甲越来越精良,弓箭越来越破不了盔甲的防御了。

 就需要骑兵持马槊、大斧、铁骨朵等重型兵器,借着战马的冲刺之力,去破甲杀敌。

 这个时候单马镫就已经满足不了骑兵的需求了。

 骑兵必须双脚都要站在马蹬上,人马合一,才能发挥出重兵器的威力,才能使出最大的力,去击穿敌人的盔甲。

 孙文宇之所以表现的那么厉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骑的马本身就厉害,还有他的马鞍和马镫的组合技术先进。

 双边马镫第一次出土,是在北魏贵族的坟墓里。

 所以历史学家均认为,双边马镫是南北朝时期的产物。

 但是今天却让李晓明开了眼界,居然在这个十六国时期,匈奴的座骑已经是高桥马鞍加双边马蹬的配置了。

 这种配置才真正能发挥出骑兵的战力。

 也怪不得这个时代,汉民族打不赢羌族、匈奴、鲜卑、羯族中的任何一个民族。

 说不定人家都是高桥鞍双马蹬,只有汉民族用的是单马镫。

 一名武艺高超的武士,配上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只要人在马上,身披铠甲,一旦奔驰起来,即便上百步兵,都对他无可奈何。

 而且以前没有马鞍和马蹬的时候,要想训练成熟一名骑兵,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如果给战马配上高桥马鞍和双边马蹬这两样东西,大概率是人人上马就会骑,想要练的骑术精通,也不再是困难事。

 李晓明看着孙文宇这批匈奴马,心想,不知道能不能用一些高大的内地马,跟这些良种草原马配种,繁殖一批高大威猛的战马。

 若是有了源源不断的良马来源,无论是卖掉换钱,还是自己发展军队,那都是得天独厚了。

 因为县兵所骑乘的马匹,都是矮小的川马和中原地区用于农耕的杂马,无论体型和奔跑速度都远远不如草原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