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扩大合作范围(第2页)


 经过半个月马不停蹄、日夜兼程的奔波,在联盟会议室内,全息投影技术发挥出神奇的魔力,将各地区代表的虚拟形象栩栩如生地投射在空中。一时间,整个会议室仿若变成了一个奇幻的云端聚会场所。吴玉站在中央,身姿挺拔得如同傲立在山巅的苍松。她深吸一口气,将修改后的协议逐项进行讲解,声音通过扩音器清晰地传遍整个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工业区凭借其雄厚的工业基础,负责核心部件的生产制造;农业区拥有广袤的土地资源,提供实验用地;港口区则依靠便捷的交通优势,全力保障运输……” 然而,就在协议即将顺利通过,曙光似乎就在眼前之时,偏远山区代表突然高高举手。他的虚拟形象因信号问题有些模糊不清,犹如迷雾中的身影,但声音却坚定有力,穿透了那层模糊:“我们为项目投入了大量的劳动力,可在技术共享方面,等级却低得可怜,这对我们太不公平了!我们也满心渴望能借助参与这个项目,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进而带动地区的发展。” 此言一出,会议室里瞬间炸开了锅,争论声此起彼伏,仿若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了一颗巨石,激起千层汹涌的巨浪。各方代表纷纷发言,有的义愤填膺,有的据理力争,整个会议室陷入了一片混乱与喧嚣之中。


 新成员的加入,恰似将不同颜色、不同性质的颜料强行混合在一起。虽然为项目带来了丰富多样的资源和新颖独特的思路,犹如为一片荒芜的土地播撒下五彩斑斓的种子,但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诸多混乱与矛盾。在科研中心的联合实验室里,来自农业区的技术员老李,脚蹬沾满泥土的胶鞋,每走一步都仿佛带着土地的厚重。他正满脸疑惑地看着工业区工程师操作精密仪器,那仪器在他眼中,复杂得如同外星科技。“这玩意儿可比我们那简单的播种机复杂太多了。” 老李挠着后脑勺,脸上写满了困惑,工具包上还挂着一把镰刀,在这充满科技感的实验室里显得格格不入,“可光闷头研究这些数据,到底有啥实际用处呢?不落到实地进行实验,那都只是纸上谈兵,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而工程师小王则皱着眉头,脸上露出不耐烦的神情,推了推眼镜后反驳道:“没有精确的理论模型作为坚实支撑,直接去做实验,那纯粹就是瞎搞,只会白白浪费时间和宝贵的资源。” 两人的争吵声在实验室里回荡,引得其他研究人员纷纷侧目,投来好奇与担忧的目光。有人在一旁小声议论,有人面露难色,整个实验室的氛围因这场争吵变得紧张而压抑。


 更为棘手的是管理模式上的巨大冲突。纺织区长期以来习惯了严谨细致、近乎严苛的流程化操作,每个步骤都有着严格明确、不容逾越的规范,仿佛是精密钟表里按部就班运转的齿轮。而能源老区则延续着自由探索的风格,大力鼓励科研人员大胆尝试,突破常规,犹如在广阔天空中自由翱翔的雄鹰。在一次关于材料测试的重要会议上,矛盾彻底爆发。纺织区代表满脸怒容,那愤怒的神情仿佛能点燃整个会议室。他将厚厚的操作手册重重地摔在桌上,纸张被震得哗哗作响,如同战场上的战鼓。“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流程来操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这是科学研究的根本!” 能源老区的代表却满不在乎,随手在纸上画了个草图,那草图在他眼中,或许是开启创新大门的钥匙。他不屑地说道:“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太过拘泥于流程,会像绳索一样束缚住科研人员的创新思维,严重不利于项目的快速推进。”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僵持不下。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变得剑拔弩张,仿佛空气中都弥漫着硝烟的味道,一触即发。


 刘岗和吴玉整日如同不知疲倦的救火队员一般,在各个团队之间来回穿梭,不辞辛劳地进行协调。吴玉精心组织了一场 “技术交流会”,希望能化解各方矛盾,促进合作。在宽敞明亮的全息模拟大厅里,各地区代表围坐在一起,气氛却依旧有些微妙。工业区的专家走上讲台,自信满满地展示着最新的材料加工工艺。复杂的技术流程在屏幕上生动呈现,仿佛是一场科技的盛宴。农业区的老农则质朴地分享着土地改良的宝贵经验,讲述着他们在土地上摸爬滚打、与大自然斗智斗勇的故事。港口区的技术员详细讲解着运输优化方案,用数据和图表展示着方案的可行性,那数据和图表仿佛是通往成功合作的路线图。交流会伊始,质疑声不绝于耳,各地区代表对彼此的技术和经验心存疑虑,目光中满是审视。但随着展示的逐步深入,农业区的老李突然眼前一亮,兴奋地喊道:“你们这个材料检测设备,要是稍微改装一下,说不定就能用来检测土壤成分呢!这对我们农业区的土地研究可太有帮助了。” 工业区的小王也若有所思,点头说道:“你们的轮作经验,或许真能为解决设备长期运行的能耗问题提供新思路。” 一时间,交流的火花在大厅里四溅,不同地区的智慧开始相互碰撞、融合。原本紧张的气氛逐渐缓和,代表们的脸上开始露出笑容,讨论也变得热烈而友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