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教育的深化(第3页)

 教师培训在新建的教师研修中心有条不紊地展开。研修中心里设备齐全,环境舒适,为教师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与交流空间。林浩编写的《智能农机操作手册》被翻译成盲文,摆放在书架上,为有需要的教师提供帮助。传统铁匠李建国在机械维修课上演示齿轮加工,他熟练地操作着工具,火花四溅。“这活计看着新,门道还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就像淬火的火候,差一点都不行。” 李建国一边操作,一边对年轻教师们语重心长地说,手上厚厚的老茧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他对传统技艺的坚守。年轻教师们围在四周,仔细观察着李建国的每一个动作,手中的笔记本上记录着关键要点,不时提出问题,与李建国深入交流。

 深夜,刘岗和吴玉来到学校的星空观测站。智能温室的 Led 植物灯渐次熄灭,整个校园陷入了一片宁静。农业机器人在月光下完成最后一次巡检,它们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神秘。刘岗和吴玉并肩站在观测站,微风轻轻拂过他们的脸庞。“我们培养的不仅是技术工人,更是能连接传统与未来的新农人。” 吴玉望着远方,眼神坚定而又充满希望,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农业的美好蓝图。刘岗点点头,目光落在远处的风力发电机上,叶片尖端的警示灯划破夜空,一闪一闪。“教育应该是照亮文明前路的灯塔。”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在向世界宣告他们的使命,在夜空中久久回荡。

 当第一届毕业生带着 “铁牛五号” 奔赴边疆时,李有福早早地来到学校。他穿着那件洗得有些发白的旧棉衣,双手粗糙而布满老茧。他亲手在农机上系上红绸,那红绸在风中飘动,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充满了希望与力量。“当年俺爹用这稻种救活了全村人,你们这些会发光的种子,要让盐碱地也开出花来。” 李有福满是皱纹的脸上写满了期待,对学生们的叮嘱饱含着深深的期许。毕业生们整齐地站在农机旁,身姿挺拔,眼神坚定,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纷纷向李有福承诺,一定会在边疆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