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教育的重要性(第2页)
刘岗则带着人砍伐木材制作桌椅。斧头砍在树干上,发出沉闷的声响。他的手掌磨出了血泡,却依然坚持着。"这些桌椅不仅要结实,还要让孩子们坐得舒服。" 他对身旁的木工师傅说,"他们是家园的未来,值得最好的。"
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居民们自发捐赠了旧门板、竹席和陶罐。门板改造成黑板,竹席缝制成书包,陶罐用来装粉笔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木匠甚至捐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墨斗,"这东西跟着我几十年了,现在该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了。"
开学当天,孩子们穿着打补丁的衣服,排着队走进教室。刘岗站在门口,晨光中,他的身影被拉得很长,仿佛在为每个孩子的未来站岗。他为每个孩子戴上用红纸做的 "入学花",当轮到阿明时,少年抬头问道:"刘叔,学会认字真的能改变命运吗?"
刘岗轻轻抚摸着他的头,目光落在远处的山峦上。"知识就像种子,种在心里就会生根发芽。" 他说,"终有一天,你们会像蒲公英一样,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课堂上,白发苍苍的陈老师握着教鞭,在黑板上写下歪歪扭扭的 "人" 字。粉笔灰簌簌落下,像冬天的第一场雪。"同学们,这个字念 ' 人',做人要像这两笔一样,互相支撑。" 他转头看向窗外忙碌的刘岗和吴玉,"就像他们一样。"
三个月后,学校迎来了首次知识竞赛。临时搭建的赛场上,孩子们摩拳擦掌。阿明在识字环节表现出色,流畅地读出了用树皮制作的生字卡片;而总是坐在角落的小丽在生活技能环节脱颖而出,熟练地演示了如何用野草编织简易绳索。
当宣布阿明获得总冠军时,一直沉默寡言的小刚突然站起来,涨红了脸:"这不公平!他每天都有刘叔单独辅导,我们根本没机会!" 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孩子们七嘴八舌地争论起来。
吴玉快步走上讲台,示意大家安静。她转身在黑板上画了一棵大树,树根在地下蜿蜒交错。"看到这棵树了吗?" 她轻声说,"它的根须在地下相互交错,才能长得枝繁叶茂。知识也是如此,需要大家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当天放学后,吴玉组织了首次 "小老师互助会"。夕阳下,阿明教小刚识字,小丽教大家编织技巧。孩子们的影子在墙上交织成美丽的图案,欢声笑语回荡在校园上空。
半年后的家长会上,教育理念的冲突终于爆发。一位农妇突然站起来,她的围裙上沾着鸡食,声音里带着怒气:"我家娃不需要学那些没用的字,能数清自家的鸡就行!" 她的话引起一片附和,几位家长纷纷点头。
刘岗正要开口,吴玉轻轻按住他的手。她拿起一本《农业手册》,封面上的 "科学养鸡" 几个字格外醒目。"张大姐,您看这书上写着如何防治鸡瘟。" 她翻开书页,"如果孩子能识字,就能帮您看懂这些知识,减少损失。"
这时,阿明的父亲站出来,他的裤腿上还沾着新鲜的泥土。"刘岗,我们庄稼人祖祖辈辈都是种地,要读书有啥用?" 他的声音里带着明显的抵触,"我看那些字,还不如一把锄头实在。"
刘岗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面记录着近期的收购纠纷。"叔,昨天有辆卡车来收购蔬菜,因为我们看不懂合同,差点被骗。" 他指着本子上的字迹,"如果孩子们能读书,就能保护我们的利益。"
会议持续到深夜,油灯在风中摇曳。最终达成折中方案:半天文化课,半天劳动技能课。走出教室时,吴玉望着星空感叹:"教育不是改变土壤,而是让种子在石缝里也能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