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骚包,你是要去相亲么?
谢宁的日子除了每日念书做文章外,比之前更加忙碌。
李武两口子几乎每天都来廖府报道,汇报头一天的进度,和当天的计划。
如此庞大的营销策略,也就是李家这般经商百年的才能短时间内,召集来足够的人手。
于此同时,纺织厂也扩招大量女工。
从策划出台那天开始,李家招工的消息就没听过。
一时间,许多闲着在家的百姓,都找到了活干。
百姓么。
手里有钱就会买米买粮,今日赚了三十文,买米粟米八文,给孩子扯个裤头五文,这部分的钱流入市场,再从另一人手里花出去,不知不觉,好像人人兜里都不剩下啥。
但生活也得到了保障。
基本市场经济也因此盘活。
季俊山等人依旧是每日辰时过来报道。
不过他们不好意思廖家用早饭,都是等谢宁吃完了再开始背书。
谢宁临摹的王氏书法,起笔侧锋切入,中锋行笔,笔画间虚实相连,字形看似倾斜,实则重心稳如山岳。
而谢宁的本人的书写习惯,遒劲锋利,乍一看好似每个字都差不多,但行笔落差之间便能看出来,落笔之人绝对是个犟种。
季俊山历程永见谢宁照着王氏书法,书写文章。
他们也照猫画虎弄来王氏的‘快雪时晴帖’跟着临摹。
谢宁见状劝过几句,李成勇还能听见去几句,季俊山可是相当头铁了,几乎是谢宁干啥他干啥,谢宁背书快,他就偏要跟着赶进度,当日背不完晚上熬到天明也要追上。
谢宁的文章出色,他便要誊抄回家,拿回去跟老师们研究。
才短短不到半个月过去,挺好一个十八岁小孩儿,折腾的两眼乌青,走道后脚跟不着地跟鬼似得。
那一手临摹的王氏书法,更是不伦不类,连他本来中规中矩的笔锋都没了。
“谢宁啊……”
午饭过后,李成勇靠过来,书本撑着下巴往季俊山那边挑了下,“要不你歇歇?”
“我歇什么?”
谢宁中午饭现在都剩了,啃馒头的功夫都不忘了钻研真题。
另一边,放着家里给准备好的夏季四鲜不吃,学谢宁啃馒头,看书都快重影的季俊山听见交谈声,立刻竖起了耳朵。
他本以为学习之道上,自己已经够刻苦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