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重生大宋朝老骥伏枥1952

第106章 汴河蔡河(第2页)

 张中的话给郑斯文“能掐会算”做了有力的注脚,李文闷着个脑袋不再吭声。

 郑斯文提议:“我们不能窝在地角旮旯处了,四处走动走动;站岗的金兵倘若询问,就说是天宫使者!”

 郑斯文说着,拍拍身上的迷彩服笑着,道:“我们的服装是迷彩服,大宋朝没有;就凭这身服装,他们也得相信我们从天宫来!”

 郑斯文的话使张中瞠目结舌,禁不住心中嘀咕:“神瑛侍者和李文沙门不是从天宫中?倘若是为啥还讲出这样没里没面的话?他们到底是什么人?摩托车是……”

 不容张中把要想的问题想完,郑斯文和李文沙门已经离开城墙的底角旮旯;张中不敢滞留,迅速跟了上去。

 郑斯文前面领路,三人来到广利水门;广利水门建筑在蔡河之上但连接着向北不远处的汴河。

 黎明月光映照下的广利水门,俨然一个醉卧花丛中的睡美人,美艳绝伦;使郑斯文感叹不已。

 广利水门地面是宏伟的建筑,地下是潺潺流淌的蔡河之水;蔡河的前身是战国时的鸿沟、西汉时的狼汤渠,晋时称蔡水,唐末堙废。

 五代后周显德年间导汴水入蔡,重加疏浚,又称闵河;宋太祖建隆元年开浚蔡河自都城至通许镇,并设斗门以节水流;次年,又自新郑引洧水凿渠东北流,至东京外城南垣广利水门入城,东接蔡河,折而南流,由普济水门出城。

 开宝六年,改称闵河为惠民河,东南称蔡河,后两者常被视为一条河流的两个河段。

 蔡河由东京外城广利水门入城,入城后东接蔡河,折而南流,由普济水门出城,南流经通许、扶沟、太康、宛丘等地,至项城西注入颍水;是北宋漕运四渠之一。

 主要输送陈、颍、许、蔡、光、寿等州的粮食,所沟通地区广泛,自开封沿蔡河南下入颍,由颍入淮,可达长江下游地区。

 自开封向西南经颍、沙等水可与邓州、襄阳府等地相通,是重要的南北水运要道。

 蔡河沿线商业繁荣,舟楫林立,商贾云集,促进了沿线城镇的发展,如朱仙镇就因濒临蔡河,凭借水运便利条件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汴梁附近重要的水陆交通要道和货物集散中心。

 北宋政府通过在长葛县境内开渠,将洧水及其南面的潩水上游水源沟通作为惠民河水源;同时疏浚蔡河自京城至通许镇河段,还开凿西起颍水自合流镇东抵长平镇的运河,把颍水上游分流到蔡河。

 朝廷还在汴梁普济水门外设置斗门,用简易的蓄水木结构作为控制船闸,调节惠民河水流量和水位,确保出入京城舟船的航运;以保证蔡河的水位和流量适合船只航行。

 蔡河上建有众多桥梁,方便了两岸的交通和人员往来,促进了两岸商业和贸易的发展。

 蔡河与汴河是北宋朝廷的漕运两大动脉——汴河作为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北宋段,呈西北——东南走向贯穿汴京,河道宽度达30-40丈(约90-120米),水深可容万石漕船通行。河道采用木岸狭河技术,以束水攻沙维持通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