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惊人效果(第3页)
尤其是丁景明,投来的目光隐隐带着几分警告。
对此,姜黎恍若未见,默默等待。
不多时,不远处人群中传来喧嚣。
众人转头看去,便见三道身影出现,并朝着观礼台而去。
三人形貌各异,却皆气度不凡。
走在最前方的是个青衣白面的中年男子,留着八字胡,身形修长,穿着儒雅,似一书生,但踏步前行间却龙行虎步,气势不凡。
落后半步的两人则皆是身形高大魁梧的中年男子。
一人身着两袖和肩上都各自绣着一道赤色云纹的青色束腰武服,五官端正刚毅,双目炯炯有神,不怒自威。
另一人则着褐色武服,两袖和肩上同样有着一道赤色云纹,此人体格宽大,双臂如猿,浓眉大眼,额骨外显,留着浓密的络腮胡,给人以凶悍霸道之感。
为首的青衣白面男子和青衣男子姜黎都曾见过,分别是南江县县令刘云召和城卫司掌司孟长平。
至于身着褐色武服的络腮胡男子,却是第一次见。
不过能与刘云召孟长平并肩而行者,整个南江县怕也只有来自守备府那位募兵使陆岩了。
所谓募兵使,实际上便是守备府派驻各县负责挑选民兵组织训练的武官。
这既是各地护城、剿匪等需要,也是必要时能快速组织可战之兵上战场的需要。
正常情况下,一县的民兵定员为500,被选中者必须无条件定期接受训练,训练期间,官方会给出少量补助和减税免税政策,训练结束则各回各家,正常生产生活。
若有战,召必回。
这是写入大明律法的募兵制度。
一个县,拥有快速召集五百人作战权力者,威慑力可不小,加之拥有制式兵甲,配合军阵,战力非同小可,为各大势力所忌惮,当然,自然也会被各大势力所拉拢。
尤其是眼下这般纷乱时局,一支配上制式兵甲的军伍,绝对是一股震慑性的力量。
所以陆岩的分量可想而知。
三人上台,刘云召坐中央,孟长平和陆岩分坐两侧。
三人刚落座后,铁山出现在台上,向刘云召三人见礼完,又低声交流了几句后,大声宣布竞逐开始,让所有参与竞逐之人上到中央宽大的青石演武台。
于是包括姜黎在内的十五名竞逐人员先后上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