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军火库,抗战我有无限武器胡说六道
第234章 国际舆论
“瞧瞧,这些洋鬼子也有今天!”一位穿着长衫的中年男子激动地拍着桌子,“以前在咱们的土地上作威作福,现在可算遭报应了。”
旁边一位老者慢悠悠地抿了口茶,笑着说道:“华军这招实在是妙,不仅解决了咱们铁路建设缺人手的问题,还让这些国家知道咱们不是好欺负的。”茶馆里众人纷纷点头,笑声、议论声此起彼伏。
工厂里,工人们在休息时也都在谈论此事。年轻的钳工小李挥舞着拳头说道:“就该让他们多干点活儿,把以前从咱们这儿抢走的都还回来。”
老师傅老张则若有所思地说道:“这事儿可不光是出了口气,铁路修好了,对咱们国家的发展那可是大好事儿,以后运输物资、交流往来都方便多了。”
学校里,学生们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魔都的一所中学,老师拿着报纸走进教室,兴奋地对学生们说道:“同学们,看看这就是咱们华军的壮举!这不仅是对列强的有力回击,更是我们国家崛起的象征。”
学生们的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他们围在老师身边,仔细看着报纸上的照片,心中的爱国热情被熊熊点燃。
而在铁路修建现场,华军对洋俘虏的管理严格且有序。为了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同时保障俘虏的基本权益,华军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每个俘虏都被分配了明确的工作任务,从基础的土方挖掘到技术含量较高的铁轨铺设,都有专人负责指导和监督。
为了防止俘虏们闹事,华军在工地周围布置了荷枪实弹的士兵,但同时也给予他们基本的生活保障,一日三餐那是不可能的了,每天也就一碗稀粥保证不死,可这毕竟是体力活,就喝稀粥还真干不动,后来没办法,把稀粥从每天的一顿,变成了三顿,虽然还是稀粥,但好歹次数多了,比以前能好了不少。
起初,这些洋俘虏并不甘心被驱使,他们有的消极怠工,有的甚至试图逃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华军恩威并施的管理下,他们逐渐意识到反抗是徒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