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阴差阳错,引风波(第3页)

 想到这里,高俅也有点儿后怕,因为按照这样来看,万一韩忠彦真准备把他们这些家伙的势力从朝堂上一扫而光,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虽说他们四大奸臣近年来的势力因为皇帝的缘故增长的很快,但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们手下的人也都大多数是奸臣一党,能办事有能力,能办正事的人着实不多。 

 老太师韩忠彦那边就不一样了,韩忠彦的一党里面,分几个部分,一个是他老人家的门生故吏,数量庞大,都能为韩忠彦冲锋陷阵,文臣和武将都有。 

 其次就是清流们,韩忠彦掌握着朝廷上的那些清流,何为清流?就是那些言官御史,各类自恃清高的士大夫的统称总和,他们评议时政,上疏言事,弹劾大臣,指斥宦官,对外反对列强蚕食,对内主张整饬纪纲,自持清高,喜好空谈。 

 在宋朝这个士大夫与皇权共治天下的时代,这样的力量实在是不可小觑,他们经常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指点点,说实话,高俅都怕他们。 

 第三种则是忠臣,奸臣们的后台是皇帝,忠臣们天天和他们这些奸臣对着干,自然是也要有个强力的后台了。 

 而韩忠彦就是他们忠臣的后台,这些忠臣们对于高俅等奸臣那是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而他们也都是在朝廷里面的中流砥柱,真正做实事的人。 

 这三波人真的给奸臣们集体发难,那问题还真挺严重的。 

 所以,高俅权衡利弊,似乎真的闻到了一丝比较危险的气味,直接就放弃了寻找高衙内的行动,先回去准备找蔡京、童贯、杨戬和其他的奸臣去商议去了。 

 他既然看到了蛛丝马迹,那就是要提前下手了,要不然非得被打个措手不及。 

 谁又能想得到,王伦的行为阴差阳错的就这么在朝廷上引发了一次连锁反应,导致了这一结果。 

 而李寒笑等人自过了黄河,正在向着山东地面上而去。 

 走了两日,王伦见前方出现一村镇,见镇上有挂酒幌子的,便决定在此先吃点东西再赶路。 

 刚一进村,几人就见村口处围拢了不少人,齐声喝彩。 

 “杨制使,看看去?” 

 王伦和杨志打马向前,凑到近前去,但见那众人围着一个用石灰粉画成的“摔跤场”,中间有两条大汉,正在圈子里面“相扑”。 

 说白了,就是摔跤。 

 只不过,这其中一个魁梧大汉被铁链锁住了手脚,被四条锁链锁在了旁边一个木桩上,因为四肢被锁住,所以他的移动距离和攻击距离都受铁链长度限制,每次只能出半拳半脚,也无法追击敌人。 

 和他相扑的那人明显是发现了他这个致命的弱点,站在那大汉的攻击距离范围之外,迅速打那大汉一拳,随即后撤,他打的着大汉,大汉却碰不到他! 

 “绑着打!太不公平了!” 

 “青面兽”杨志不由得为那大汉鸣起不平来。 

 “此人绝对善于相扑,绝不会没有反制之法,看!” 

 王伦观察仔细,指着那大汉的双耳,赫然是一对儿“饺子耳”。 

 后世的摔跤手们大多都是这种耳朵,是因为耳廓皮肤和软骨间出血,形成血块残留,纤维化变形的产物,不是摔跤场上的老手,时不会有的。 

 果然如王伦所说,那大汉挨了三五拳后,对手还想故技重施,却被那大汉一招擒拿手抓住了他双手手腕。 

 随即,大汉往后一倒,用身体的重力把敌人瞬间拉近到了他的攻击范围之内,双腿屈膝在胸前一踢,一个“兔子蹬鹰”,直接把对手踢出圈去,不省人事! 

 “彩!” 

 王伦、杨志,以及旁观众人纷纷鼓掌叫好,而那条大汉则是抱拳拱手,大声道,“诸位请了,在下焦挺,中山府人氏,祖传三代以相扑为生,人称没面目,今番在贵宝地请教各路高手,只要有人能在这圈内将在下打败,再下便输十两银子,若是有人胜了在下,便把十五两银子奉上,大伙做个见证!” 

 王伦知道此人,梁山好汉之一,“没面目”焦挺,梁山泊上和“浪子”燕青一样的相扑高手,摔李逵这样的狗熊选手只需三拳两脚,这真的拳脚高手! 

 这也是人才啊,得招揽,于是王伦就对杨志说道,“杨制使,有没有兴趣上去与他斗上一斗?” 

 杨志早就看得跃跃欲试,但也看得出来,自己可能不是对手,此时直接答道,“看他身手,确实是个相扑高手,说他独步天下都不为过,若是相扑,未必是对手!” 

 杨志知道,要是生死相搏,自己能轻松杀他,但是相扑是有规则的,术业有专攻,在相扑规则的约束之下,自己怕打不赢。 

 “我们日后占山为王,身边有本事的人越多越好,杨制使不上,我倒是想试试,咱把银子都拿出来,和他赌上一回,赢了银子全给他,输了,让他跟咱们走,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