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约法三章话同年
两日后,东京城外。
王伦一行三人来到了东京城外陈桥驿,想当初宋朝的太祖皇帝赵匡胤就是在这里黄袍加身,登极大宝的。
而在此处也可以看到东京城的盛况。
“久闻东京城乃是天下第一城,果然不凡,哥哥乃是饱读诗书之人,何不吟诗一首,赞叹这东京城之壮美啊!”
“屠龙手”孙安见到东京城繁华景象,千言万语想要夸赞,却是没有什么词汇说得出来,正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王伦也是有感而发,当即便吟诗一首。
“朱檐接碧汉,翠瓦压金鳌。
九衢车马滚雷潮,十里珠帘卷虹桥。
樊楼笙歌彻夜嚣,豪杰斗酒射双雕。
御街香尘迷龙纛,汴河灯影乱星涛。
瓦舍勾栏说铁骑,茶坊酒肆沸笙箫。
金明池畔侠影动,相国寺前宝刀啸。
市列珠玑千舸竞,户盈罗绮万旗飘。
醉眼不识承平调,错把盛世当蓬蒿。”
一首诗吟诵完毕,不想一旁却有一个同样书生模样的人说了句,“这末句之中,颇有几分反诗的味道!”
王伦吃了一惊,因为他那一句末句以"错把盛世当蓬蒿"的冷眼视角,暗合历史上对繁华表象下社会危机的审视,这人一下子就听出来了。
此人不简单啊!
王伦连忙上前施礼,询问道,“这位学兄敢问高姓大名?”
那书生模样的人也行了一礼道,“在下闻焕章,听得先生之诗文不错,末句还颇有深意,故此出言,望误见怪!”
王伦则是眼中惊讶之色顿生。
这闻焕章不是寻常人物啊!
在《水浒传》原著里面,这个闻焕章是个怀才不遇的隐世高人,他学识渊博,精通谋略兵法,在京城中很有名气。
但由于闻焕章不善阿谀逢迎之道,只得委身于东京城外的安仁村当起了教书先生。
高俅征讨梁山期间,闻焕章受上党节度使徐京的推荐,成了高俅的随军参谋。
这无疑是最讽刺的一点,堂堂朝廷中,没有一个智谋过人的谋士,还需要到村里去请,可见当时宋朝的腐败,与官吏的无能。
但是,高俅对闻焕章提出的建议置若罔闻,闻焕章的才能无法得到施展,从此一言不发。
他当时出了个主意,他知道梁山泊不能自给自足,所以四处劫掠,如果在水泊外包围住梁山,让他们出不去,慢慢便可以把他们给饿死在水泊里面,不战而屈人之兵。
可以说如果他高俅当真听从了闻焕章的计策,这招也是可以用极少代价消灭梁山的,可惜他不听啊!
“原来是闻焕章学兄,久闻大名,小可王伦,仰慕先生高才已久,今番到了东京城来办事,与先生相遇,真是机缘凑巧,有意请年兄一起入城吃酒,谈论些学问,不知可否拨冗?”
王伦心说这闻焕章可是个有本事的人,而且看样子他现在过得也是不如意,要是自己能把他给柺回梁山泊去,这不就又多了一个军师吗?
“如此,便搅扰了!”
闻焕章没有拒绝王伦,一来是他听王伦刚刚作诗,也颇有些水平,他倒是挺想和王伦聊一聊的。
二来就是他自己现在过得也不如意,他虽然以教书为生,但是随着这年景越发不好,官府赋税越发沉重,村子里面的百姓也都没有闲钱叫孩子去学馆读书了,他的收入越发捉襟见肘。
这些烦心事加在一起,他倒是想喝些酒排解排解。
四人便进了东京城,寻得一处酒肆坐下,要酒要菜,而杨志那边到了东京城就想尽早去打点上下,官复原职,在酒店号了个床铺之后就出去寻同僚去了,并没有来吃酒。
王伦则是和闻焕章谈了一下,发现两人当年居然是同科考生,按说也算是同年了,但是两人却双双落榜。
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等;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由于扩大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