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2页)
"求……求好汉爷赏口粥……我们实在是饿得受不了了……"
"放肆!"
齐眉棍戳在地面上的声起,杜迁怒目圆睁:"我们大当家还未发话,谁敢——"
"且慢!"
清朗嗓音自高台传来,众人抬头望去,但见白衣书生负手而立,衣袂在暮色中翻飞如鹤。
王伦缓步走下石阶,皂靴踏过青砖发出清脆声响,他径直走到老头面前,伸手接过“旱地忽律”朱贵递来的粗瓷碗,舀起满满一勺浓粥。
白气蒸腾间,书生竟当着众人面也拿起一碗粥啜饮一口,"咕咚"吞咽声清晰可闻,米粒沾在唇边也不擦拭:"老丈请看,这粥里没掺观音土,更无树皮草根,这可是精米熬的两个时辰,米油都熬出来了,香得很啊。"
他将瓷碗塞进老头颤抖的手中,转身面对人群:"诸位可知,在下便是梁山泊首领,江湖人称的白衣秀士王伦,诸位看我现在人五人六的占山为王,锦衣玉食,不愁吃喝,却怎知王某也是吃过糠咽过菜的?"
王伦的举动和话语校场鸦雀无声,这些流民自然不信,因为现在在他们看来,王伦过的就是神仙一样的日子,怎么可能也是过过苦日子的人?
就在此时,忽然有人惊呼:"看,王头领的袖子上,有补丁!"
千百道目光汇聚处,白衣袖口露出肘部补丁,针脚歪斜如蜈蚣爬行。
王伦顺势举起手臂,解释起来:"三年前我赴京赶考,寒冬腊月只有单衣蔽体。诸位看这补丁——"他猛地扯开衣襟,露出腰间青紫疤痕,说道:"我王伦也受过那些官吏的折辱,这是路过沧州时,被强行要征我过路税的税吏使鞭子抽的!"
人群响起抽气声,几个妇人抹起眼泪,青壮们拳头攥得咯咯作响,也许是他们也都想起来了他们被官府欺压的过去,要不是有着天大的冤情,他们之中的很大一部分人绝不会背井离乡,走上逃亡之路。
王伦的声音陡然提高:"诸位要问为何打我?就因我包袱里藏着半块给老母抓药的碎银,叫他们看见了,非要我给他们交什么过路税!诸位,大路朝天,你们可曾听说过大宋朝有过路税这一项赋税吗?还不是他们见财起意,临时加出来的!那些穿着绸缎的官老爷,他们库房里堆着金山银山,却连病人救命的钱都要抢!"
暮色中响起第一声呜咽,接着是此起彼伏的抽泣,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幸福,不幸的家庭却大抵有着类似的不幸,此情此景,无数的流民想起自己的遭遇,不禁哭出声来。
王伦踏上高台,晚风卷起他散落的发丝:"听说乡亲们中,不少人都是黄河两岸的百姓,去年黄河决堤,朝廷说要修堤的银子哪去了?今年大旱,官仓说要赈灾的粮食哪去了?"
王伦忽然指向人群前方,一个背着幼童的汉子踉跄跪倒,露出背上溃烂的鞭伤,明显是被官吏抽打的。
"就像这位兄弟!我听说你为了给小儿子讨一口吃的,在官老爷面前头都磕碎了,他们却什么都没给,还把你痛打了一顿!"
王伦眼眶泛红,"你们逃荒路上,可曾见过半个发放赈济的官员?见到的只有催缴钱粮的差役,只有杀良冒功的官兵!"
他猛地抽出腰间佩剑,寒光划过暮色:"这样的朝廷,这样的世道,我们还要忍到几时?"
"反了他娘的!"
“摸着天”杜迁突然振臂高呼,这是他早就和王伦商量好的,此刻便像是火星溅入油锅,人群轰然炸响。
瘸腿老汉扔掉拐杖,枯瘦的手臂举向天空;满面尘灰的妇人将婴儿高高托起;青壮们用木棍敲击地面,声浪震得屋檐积雪簌簌坠落。
王伦剑指苍穹,声如金石:"今日在这梁山之上,王某立誓——凡我兄弟姊妹,有饭同食,有衣同穿!青壮可入行伍,每日三顿干饭,每月三钱饷银!妇孺老弱开荒种地,收成与山寨三七分账!更将开设匠作营,纺纱织布、打造农具,开设工坊,凭劳作换口粮!只要我王伦在一天,只要我梁山还伫立在大地之上,我就要为大家谋一条生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