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她也配?

长乐宫内,一声尖锐的怒吼划破了寂静。

“痴心妄想!她也配当东陵王妃?我不同意,除非我死了!”惠太妃的声音里带着刻骨的恨意,茶盏砸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萧如雪静静地站在殿中,目光平静如水。殿内沉香缭绕,映着他挺拔的身影。从小到大,这样的咆哮声他听得太多了。

宫女们低着头,手中的拂尘一动不动,仿佛成了雕塑。她们都知道,这对母子之间的争执已不是一日两日了。

“你给哀家听清楚!”惠太妃冷笑一声,涂着朱红指甲的手指直指萧如雪的鼻尖,青筋在她的手背上暴起,“过几日哀家就要搬去王府,她若敢踏进王府一步,哀家便让她永远也走不出来!”

萧如雪微微勾起唇角,眸中闪过一丝冷意,“母妃说得对,她确实走不出来,因为她会是王府的女主人。”

“放肆!”惠太妃猛地拍案而起,茶水溅在锦缎衣袖上,她却浑然不觉,“一个被夫家扫地出门的弃妇,也配做东陵王妃?京城多少贵女排着队想嫁给你,你偏偏看上这么个破鞋!”

殿内的温度骤然降低,萧如雪眸色一沉,声音冷得像寒冰,“母妃若是再说这样的话,儿子便不再见母妃了。”

“你!”惠太妃气得浑身发抖,珠钗晃动,发出细碎的声响,“为了那个贱人,你连亲生母亲都不要了?萧如雪,你这个不孝子!”

不孝二字重若千钧。

但对萧如雪来说,这已不算什么。从小到大,这两个字他听了千百遍,早已麻木。记忆中的长乐宫,永远充斥着母妃的怒吼和责骂,那些年幼时的委屈和无助,早已被时光磨平。

殿外的风吹动着檐下的风铃,发出清脆的响声。一只飞鸟掠过檐角,投下一片转瞬即逝的阴影。

“儿臣告退。”萧如雪转身就走,连一个眼神都没留给惠太妃。

“站住!”惠太妃厉声喝道,声音里带着几分歇斯底里,“你若敢娶那个女人,就别认我这个母亲!”

萧如雪脚步一顿,眼底闪过一丝复杂,“那儿臣便去求母后做主,毕竟皇太后才是我名正言顺的嫡母。”

话音未落,人已消失在殿门外。身后传来瓷器碎裂的声响,想必又是一套价值连城的茶具遭了殃。

惠太妃瘫坐在龙椅上,泪如雨下。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椅子扶手,那里早已被她的指甲抓出了道道痕迹。

她想不明白,自己为这个儿子付出了一切,他却从不领情。那些年她在后宫中步步为营,不知受了多少委屈,忍了多少屈辱,才为他换来今日的地位。

可他呢?

那日庆功宴上,她特意命人准备了上等的解酒汤,还备下了热水和干净的衣裳。她知道儿子不胜酒力,生怕他在众人面前失态。

可他连看都不看一眼,直接在偏殿睡了一夜,第二天天不亮就走了。

这些年来,她为了他算计了多少人,布了多少局,可到头来,换来的却是这样的态度。

“贱人!都是那个贱人!”惠太妃咬牙切齿,指甲深深陷入掌心,“等着吧,哀家绝不会让你如愿的!”

殿外,萧如雪听着里面的咒骂声,眼中闪过一丝疲惫。他抬头望向天际,一片乌云正缓缓飘过。

他知道,这场战争才刚刚开始。母妃的性子他再清楚不过,她绝不会轻易放弃。但为了婉婉,就算与全世界为敌,他也在所不惜。

宫道上,一阵微风拂过,带起地上的落叶。远处传来宫女们细碎的脚步声,还有太监们尖细的呼喝声。这些声音在他耳中已经太过熟悉,却从未让他感到温暖。

回想起婉婉的笑容,萧如雪的眼神柔和了几分。只有在她面前,他才能卸下所有的防备,做回最真实的自己。

不远处的宫墙上,一对喜鹊正在筑巢。萧如雪望着它们忙碌的身影,嘴角微微上扬。很快,他也能和婉婉有自己的家了。

长乐宫内,惠太妃的怒吼声渐渐平息。宫女们小心翼翼地收拾着地上的狼藉,空气中还弥漫着淡淡的茶香。

刘嬷嬷匆匆穿过长乐宫的回廊,裙摆带起的风掀动了檐下的风铃。她脚步急促,神色凝重,显然带来的不是什么好消息。

“太妃娘娘,”刘嬷嬷推开殿门,微微喘着气,“打探到消息了。”

惠太妃正在绣着一幅山水画,听闻此言,手中的针线微顿。殿内一片寂静,只有檐下风铃偶尔发出清脆的响声。

“说。”她头也不抬,继续着手中的活计。

“秦老夫人近日带着长子长媳去国公府闹事,说是为了给老夫人求医。”刘嬷嬷低声道,“街头巷尾都传遍了。”

“哦?”惠太妃这才放下手中的绣绷,“详细说说。”

刘嬷嬷将打探到的消息一五一十地道来:“听说秦老夫人病重,可那位墨神医却连诊都不给诊。秦家长子带着妻子去求医,结果吃了闭门羹。”

“街上的百姓都在议论这事。”刘嬷嬷继续道,“有说将军府太过分的,也有说柳小姐心狠的”

惠太妃的手指轻轻叩击着案几,眼中闪过一丝冷意。殿内的气氛骤然凝重起来,连伺候的宫女都不敢大声喘气。

“柳婉婉这是要把秦家往死路上逼啊。”她冷声说道,手指停下了敲击,“墨神医不给诊治,怕是也有她在背后使坏。”

“太妃娘娘明鉴。”刘嬷嬷附和着,小心翼翼地补充道,“听说是因为秦将军从望龙关回来后,想要纳端昭为平妻,老夫人又支持此事”

“呵。”惠太妃冷笑一声,起身走到窗前。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她华贵的衣裙上,却映不进她冰冷的眼底。

“一个大夫,竟然还要看病人品性如何再行医治?荒谬!”她的声音越发冰冷,“分明是柳婉婉在背后挑唆。这女人心机太深,连婆婆都能下如此狠手。”

殿内的宫女们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刘嬷嬷看着太妃愤怒的样子,试图安抚:“太妃息怒,明日宣柳小姐入宫,想必她会知难而退。”

“知难而退?”惠太妃转过身来,眼中满是讥讽,“她要是有这般识相,也不会做出这些事来。这样的女人,配不上我儿。就算是一条狗,也比她强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