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卷王艾比兔子吉

第14章 翌日,秦王府(第3页)

 朱樉听罢,双眼一亮: 

 “快说说,是什么样的买卖?” 

 朱橚摇头微笑: 

 “恕罪,弟弟我还得先卖个关子。 

 等我北伐归来,再与二哥详细商议。” 

 朱樉笑骂道: 

 “你这小子,就会吊人胃口!行吧,二哥就等着你回来再说。” 

 “至于那两千匹马的事,放心交给我。 

 那三成利益你也不用挂在心上了,不过是些普通马匹,又不是战马,这事对我来说还算轻松办到。” 

 朱橚也不推辞: 

 “那就多谢二哥了。” 

 接下来两天,朱橚几乎未曾踏出辎重营一步。 

 在三百名工匠和一千多名将士的齐力赶工下,两百辆崭新的大型托运马车问世。 

 这种马车一次性可载半吨辎重,车身重约一百五十斤,配备四个轮子,关键部位皆以铁架钢钉固定,防止长期颠簸造成散架。 

 制造工艺精巧绝伦,完全是朱橚精心测算设计的结果。 

 经过性能测试后,参与制作的三百余名工匠都震惊不已——他们从未想过这种巨型马车竟能如此轻便快捷。 

 众工匠虽对原理感到好奇,但因身份卑微,始终不敢上前请教。 

 而朱橚自然也没有多余的耐心去解释什么。 

 马车制造完成后,他迅速下令让将士们将所有辎重装上马车。 

 实际上,此次辎重营要运送的东西并不多,粮草之类的后勤物资并不可能从京城千里迢迢运至雁门关,这样做成本过高得不偿失。 

 朱橚所运输的主要为武器、盔甲、衣物以及大批箭矢等装备,总计不过用了七十辆马车装载。 

 剩下的整整一百三十辆,则是用来运输士兵。 

 这个时代没有专门的运兵工具,步兵行军基本全靠双脚。 

 朱橚特意设计这种托运马车的目的便是打破这一惯例。 

 借助这种新型马车,普通的马拉上五至八名士兵,日行二三百里毫不费力,并且还不消耗士卒体力,行军速度甚至能与骑兵媲美。 

 同时,遇险时还可利用马车构建掩体进行防御,真正实现一举多得的绝佳效果。 

 待所有辎重装载完毕,朱橚决定立即启程。 

 三天的时间已耽误太多,如今必须赶往雁门关。 

 按照他的命令,全体将士迅速登上了马车,两百辆马车随即排成长龙,从玄武湖营地浩浩荡荡驶向北方。 

 —— 

 皇宫奉天殿内。 

 朱元璋眉头紧皱,盯着自己的大儿子朱标问道: 

 “所以,他耗费这么多人力物力,耽搁了整整三天,就为了打造这两百辆马车?” 

 朱标听了,也是哭笑不得地回禀道: 

 “是啊父皇,老五的这个举动连儿臣都被弄得一头雾水。 

 还以为他会搞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呢,原来就是造马车。 

 早知如此,儿臣完全可以调集几百辆车给他,何必让他折腾这么久,白白浪费工夫。” 

 朱元璋面色愈加难看: 

 “好嘛,这个混账东西,害朕满心期待他搞出些名堂来,没想到竟是这般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