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大胆试探(第3页)
秦征听到这番话时不由得愣住了。
眼前的这袋精盐品质已然堪称顶尖,甚至不逊色于皇宫内廷特供的上等盐,可朱高煦依旧表示不够满意?
事实上,虽然制盐工坊还在修建之中,但近段时间朱高煦已经让秦征等人将周边所有盐井尽数掌控起来,并按照他传授的方法开始尝试提纯生产。
这批精盐一经面世,秦征等人都忍不住惊呼其妙:无论是色泽还是味道,都远远超过市面上流通的官盐!即便比起宫中所用贡品盐也丝毫不落下风。
带着这份成果前来报喜的秦征本以为朱高煦看到之后会大为赞赏,没料到对方竟毫不掩饰失望之意!
如此高品质的盐到了朱高煦嘴里居然只是两个字——“不行”,这让秦征满心不解。
“属下遵命!”尽管心存疑惑,但他知道王爷既已开口,自当照办便是。
既然主子尚有更高期望,那便尽力达成更好成果。
随即他拖着袋子失落地退了出去。
这时,朱元璋的声音在朱高煦脑海中响了起来:“你这小子啊,这般质量的精盐看着就很不错,怎么还能挑剔?”
然而朱高煦淡然笑道:“皇爷爷有所不知,这第一桶金可全指望它啦!眼下这水准虽然较之朝廷官盐确实出众,但离我的目标还差得远呢!加两层纱布不过是举手之劳,不会多耗费太多成本。”
李世民也跟着评论道:“这话不假。
这些井盐原本就不值钱,且由您独占无异于没有本钱的买卖。
即便加上工坊建造和人工费用,也远远低于官方食盐的成本。
而您的精盐品质却远超官盐,将来一旦投入市场,恐怕会造成哄抢盛况!”
的确如此。
官家经营的盐大多依赖漕运配送,经由各地衙门盐转运司统一调配销售。
商家若想从事业务,则需凭朝廷颁发的凭证才可行。
这一系列环节势必推高价格。
而且当前普通百姓买到的食盐往往粗粝杂乱、咸味不足,却需支付200文左右每斗的价格,官方即便严格管控也只能维持约120文一斗的成本。
这其中层层转卖的利润可观得很!
这也是盐价常年高企的原因。
不少明朝平民甚至无法保证基本的食盐需求得到满足。
因此朱高煦心中盘算,“对于国内而言,本王售卖的精盐务必确保单价不超过200文。
若是对外出售,那就另当别论了!物以稀为贵嘛,谁能出更多,它就属于谁。”
他继续补充道,“云贵地区位置特殊处于西南边境,无论是通往南亚还是通过海路,都将是我们拓展海外市场、获取巨额收益的重要途径。”说罢露出志得意满的笑容。
他早已定好策略,海外盈利是关键,而绝不会坑害本土民众利益。
同时抢占朝廷垄断资源,未尝不是一次大胆试探。
最后,朱元璋问及,“既然如此精良,是否打算将此商品推广至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