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入侵明境(第3页)

 朱棣自己不用多说,他的岳父是大将军徐达,武艺皆由徐达倾心传授。 

 朱棣对这位岳父感激不尽,若非当年徐达恰好驻守北平府,助力女婿迅速在当地站稳脚跟、笼络人心,真不知要花费多少功夫去应对。 

 他过去的功绩,全靠实战磨砺,并非小儿戏耍般而来。 

 而朱瞻基亦数次随他深入漠北战场,在还是皇太孙时就已参与杀敌任务。 

 朱瞻基如今能御驾亲征,完全得益于自己的悉心培养。 

 然而朱祁镇则不一样,他在八岁时便失去父亲,虽然受到优质教育,但张氏与孙氏如何舍得让他上阵杀敌?因此,关于军事方面的教导,他们并未过多投入,不过是敷衍了事。 

 可即便如此,朱祁镇竟声称要效仿自己和朱瞻基御驾亲征漠北,这让朱棣颇为不悦,认为此想法有如儿戏。 

 事实上,御驾亲征存在不同形式,若有能力自然能够冲锋陷阵,就像昔日的朱棣与朱瞻基一样;若无能力,则安坐后方指挥即可起到稳固军心作用。 

 只要不过多干预前线指挥,委派可靠武将勋贵掌权就行。 

 尽管觉得朱祁镇御驾亲征如同玩耍,但朱棣估计,这多半是他采取后者的方式而已。 

 所以也不再过多纠结此问题,准备观察后续事件进展。 

 【七月十五日,他指派弟弟廊王朱祁钰留守京城,翌日率领以三大营为主的五十大军出征,队伍拼凑而来,并携带着宦官王振及以张辅、朱勇为首的勋贵大臣】 

 面对这样仓促组成的部队,朱棣暗自惊叹朱祁镇做事之随意。 

 这般急迫为何?况且,他将朝廷文臣武将几乎全部带走,仅有于谦一人敢提出异议,却还执意行动。 

 这一役若败,岂不是整个大明都可能陷入危机? 

 尽管被朱祁镇的行为弄到一时无语,可从这段记忆画面中,他注意到一个杰出人才,那便是于谦。 

 在先前的记忆里,他不止一次看见年轻的于谦身影,当时他还未长大成人,也还未赴京参加科考。 

 他清晰地记得梦境中的自己,连同兄长朱高炽,甚至之后的孙子朱瞻基都非常器重于谦,对他进行了专项栽培。 

 遗憾的是,这么一位被三代帝王视若珍宝的人物,在朱祁镇眼中却不过是胆小怕事之徒。 

 明明满朝官员无人敢于反对,只有于谦勇于谏言,但朱祁镇却丝毫不予理会,实在令人气愤。 

 但无论如何,于谦出现还是让朱棣心中稍感慰藉。 

 当阳和口之战失利、宋瑛等人战死消息传来时,朱祁镇虽心生惶恐,但在追忆祖辈们的精神后,总算逐渐恢复冷静! 

 其实,从一开始你的目标就很明确,想借此次北伐亲征来立下赫赫战功。 

 毕竟你有如此杰出的曾祖父和父亲,作为后代,你当然不能丢他们的脸,也要展示出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