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严重起来!(第2页)

 果然,在宣德元年八月,朱高煦突然发动叛乱,联合了某个卫指挥靳荣等人,发放刀箭旗帜给士兵,掠夺附近州县的马匹,组织前后左右中五军,并指派王斌、朱恒等人为太师、都督、尚书等职位。 

 而且他试图拉拢英国公张辅作为内应,却被张辅揭露到了你的面前。 

 这就对了啊! 

 朱瞻基装作恍然大悟的模样,实际上他已经提前预知会有这一日来临! 

 朱棣心中杂念丛生,换位思考之下站在朱瞻基立场,其实他的做法并无错误,完全可以称之为已经最大限度忍受了朱高煦的行为。 

 说实话得难听点的话,朱高煦落到现在这样的境地,完全是咎由自取的下场! 

 怪得了谁呢? 

 现在唯一可以断定的事情就是朱高煦的命运显然要改变了! 

 只是不知道具体变到了何种程度? 

 起初,面对朱高煦反叛之事,你并未立即调兵遣将进行镇压,而是撰文一封命人递交给朱高煦,希望能够劝服他停止动乱。 

 不过朱高煦依然一意孤行。 

 经过一番考虑,你最终还是选择亲自出征平叛,同时也是想借此机会给他最后一线求生存的机会。 

 紧接着你马上召见张辅颁布亲征的旨意,而亲征提振了士气并使六军将士振奋鼓舞起来,民心得以重新安定下来,局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后来您立刻派遣黄谦作为指挥官,协同总兵和平江伯陈瑄驻守淮安,旨在阻止汉王朱高煦向南逃跑。 

 有言论称朱高煦曾请求居住于应天府,并有可能此次领军攻打应天。 

 但您持有不同看法:鉴于济南城的防御十分牢固,您判断朱高煦不会选择进攻此地;再者叛军家属全数位于乐安城,由此认定朱高煦也不具备南攻应天之意图,其只会死守乐安。

 正如您预估的一样,当得知新君将亲自带兵讨伐时,朱高煦顿时不知所措,最终在乐安静待受擒。 

 随即平叛之师将乐安定围困四面,却暂未发起军事行动。 

 一番招降之后,朱高煦果真出城投顺。 

 此时您命令他撰写信件,要求诸位儿子一同返回京城。 

 惩罚仅波及参与谋反的若干人员,对于其余被裹挟进事件中的城内居民皆予释放。 

 同时将王斌等人押送至锦衣狱审理。 

 过后又指派薛禄一行人巡视乐安地区,且下令改名乐安州为武定州。 

 回师途中,部队驻留跸献县单桥地点,户部尚书陈山来迎并向建议顺势挥兵转战彰德以捉拿**朱高燧。 

 随后您召见杨荣分享了陈山的意见,他予以高度认可。 

 继而也与蹇义、夏原吉商议,两位都未持反对态度。 

 于是采纳杨荣提议预先颁布谕旨送达**,列举其与朱高煦共谋不轨等指控,在朝廷大军迅速逼近之时必可将其轻松抓获,对此方案您表示同意。 

 就这样,两位叔叔都被这小伙子朱瞻基一网打尽了呢! 

 可是从目前看,老三相较老二似乎更有智慧些,估计性命能得以保住! 

 这让朱棣内心不禁舒了一口气。 

 待到成功解决汉王朱高煦叛逆之事之后,社会局面渐渐归于安宁,您把朱高煦一干家人软禁在京城里后,时常就萌发念头想要前去看看这位昔日叔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