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当大唐话事人,我杜荷说的曾经也是个青涩的少年
第858章 收拢力量回长安(第3页)
他们农忙时耕作,冬天农闲时去训练。
只要肉食和米饭提供的到位,训练两三年他们肯定会成为精锐。
“做的不错。”杜荷满意地夸赞道。
裴行俭嘴巴动了动,随后低声询问道。
“韩国公,可是要提前动手?”
现在朝廷把大量的将军和士卒都派出去,而杜荷又令他调动探子回长安城内,这一举动显然不正常。
杜荷摇了摇头道:“太子是储君,他名正言顺登基最为合适。”
“调动探子回长安,主要是为了防备晋王府的人。”
“不过如果到了万不得己的时候,也只能兵行险招,效仿陛下行玄武门之变,让太子殿下提前登基!”
现在太子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他要是按捺不住发动宫廷政变,那脑子真的是进水了。
况且开拓西域的数十万大军里,绝大部分都是忠诚于李世民的人,而且还有吴王李恪这个皇子在。
他们要是拥立李恪为皇帝,那就得不偿失了。
除非长孙无忌耍诡计,让李世民猜忌李承乾,到时候只能被迫提前动手。
裴行俭恍然大悟道:“韩国公,下官明白!”
接着杜荷又跟他聊了大半个时辰,这才在侍从的护卫下,往公主府赶去。
...
翌日。
百官朝会。
当各部主官汇报完本部门的政务后,李世民当众宣布了开拓西域和天竺诸国的决定。
此决定一出,太极殿内顿时炸开了锅。
“同时对付百余个国家?”
“步伐未免迈的太大了吧!”
“我们大唐虽强,可还没有强到完全没有敌手的地步吧?”
“难道陛下看到大军轻松打下高句丽、百济和新罗,认为其余国家都是泥捏的?”
贞观初年,为了对付东突厥,陛下足足准备了三年时间。
而且那一战动员了10万大军,经过半年的时间,才把东突厥打趴下。
这些低品阶的官吏看到三省六部主官,以及一众大将军都不为所动,他们也没人敢站出来劝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