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当大唐话事人,我杜荷说的曾经也是个青涩的少年

第576章 收拾的七七八八(第2页)

 杜荷微笑着摇了摇头,随后加快了脚步。 

 如果李厥身在一个普通的世家之中,亦或者只是一个庶子,那他的这个爱好反而能让他一首享受荣华富贵。 

 可他偏偏生在帝王家,而且还是皇帝的嫡孙。 

 他的一言一行,以及他的兴趣爱好,己经由不得他来掌控。 

 没过多久。 

 等杜荷回到工部的时候,发现大堂内除了少数几个流官,其他人员全都出去了。 

 杜荷朝一个工部司的一个令史招了招手,随后低声询问道。 

 “其他人都到哪里去了?” 

 年老令史连忙抱拳道:“回杜尚书,西司郎中带着各司的人,出去制作新犁了。” 

 距离交差的时间仅有短短的半个月时间,他们必须争分夺秒把新犁做出来,而且还要不断地试验和改进。 

 现在好不容易获得一个立功的机会,下一次再立功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杜荷摆了摆手说道:“本尚书知道了,你去忙吧。” 

 “诺!” 

 年老令史恭敬地行礼后,低着头回到了自己的办公位上。 

 杜荷看到大家都卯足了劲在做,脸上也露出了一抹淡淡的笑容。 

 在这种竞争的氛围下,就连萧锴这吊儿郎当的货色都变得认真起来,看来以后施政可以多用这种形式。 

 杜荷回到办公房后,先是给自己烧了一壶茶汤,随后一边悠闲地喝着茶汤,一边思考明年要做的事情。 

 思考了将近大半个时辰,杜荷也明确了明年要做的事情。 

 “造纸术、筒车和提炼精盐三件事,倒是可以先做出来。” 

 “至于研制火药,恐怕三五年还不行。” 

 当前大唐己经有造纸术,只是工艺比较落后,制作纸张的周期长达数月乃至一年以上。 

 而在此基础上进行革新,缩短造纸的时间以及提升纸张的品质,这样的难度会小很多。 

 至于筒车和精盐的革新,对杜荷来说难度最低,因为他知道基础的原理。 

 只需要招来一帮制作木匠和晒盐的官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有很大的把握做出来。 

 研制火药和革新其他三样东西相比,难度天差地别,而且研制火药的时候还会有爆炸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