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当大唐话事人,我杜荷说的曾经也是个青涩的少年

第505章 攀比之心(第2页)

 制造火炕和蜂窝煤并不是什么难事,杜荷仅带着萧锴弄了两天,就把东西捣鼓出来。 

 李世民和朝中的大臣体验过二者的妙处后,对萧锴这个革新者大为赞赏。 

 这几天不光萧锴,就连他爹萧瑀也是春风满面。 

 他儿子出息了,不正说明他这个老子教得好么? 

 刘洎撇着嘴说道:“杜尚书,在我们面前就别装了,萧锴那榆木脑袋能弄出这两个好东西?” 

 “工部除了你有这个能耐,其他人都不行。” 

 工部那帮人守旧有余,革新的能力十分差。 

 而且在杜荷担任工部尚书之前,他们可没有任何一件拿得出手的东西。 

 马周也附和道:“不仅是我,就连陛下和朝中百官,都知道火炕是蜂窝煤是你的主意。” 

 “恐怕也就宋国公萧瑀,一味地相信是萧锴的手笔。” 

 不得不说,李世民和这帮能臣的眼睛,都比较毒辣。 

 他的这个小动作,完全被这帮人看透。 

 杜荷笑了笑,并没有多解释。 

 虽然大家心里都清楚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像这种让功绩的好事,并没有违反唐律。 

 李承乾微笑着说道:“杜荷现在看不上小功绩,分一些出去给下面的人,也是一件好事。” 

 就在前几天,萧锴、崔神基和王敬首三人,己经把银子秘密送到裴行俭的手上。 

 现在萧锴也是他的重要幕僚之一,把他扶持起来也是好事。 

 接下来西人一边喝酒,一边聊着民生问题。 

 ... 

 两天时间一晃而过。 

 莱国公府和京兆杜氏同时迎亲,而且他们迎娶的女子都住在安邑坊中,更离奇的是他们住的府邸也相距不远。 

 两支迎亲的队伍都十分庞大,而且聘请的乐师也比寻常人多数倍,整个安邑坊都处于喜庆的氛围之中。 

 围观的百姓看着热闹,不时地对迎亲的人指指点点。 

 “为什么两支迎亲的大旗上,都写着杜字?” 

 “难不成杜家今日好事成双?” 

 普通的百姓自然不清楚莱国公府一脉,己经彻底和京兆杜氏划清界限,因此他们看到杜字的迎亲大旗才会如此好奇。